乳癌非絕症!早發現早治療,多元精準治療方式可選擇,即使復發或轉移,人生依然有望!
文章目錄
(10月適逢國際乳癌月,女性朋友都應該關心自身健康,定期接受乳癌篩檢。圖/shutterstock)
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然而,你以為被宣告罹患乳癌,人生就此絕望了嗎?
乳癌病友協會積極倡議乳癌病友權益.提出四大訴求爭取早篩早治
如果你看過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的多位成員,很難相信她們曾是乳癌患者。她們所展現的活力在在證明只要不放棄治療,都能繼續綻放人生的光芒!走過抗癌路的她們,轉身幫助陪伴正在抗癌路上的姊妹。
截至2022年,乳癌就醫人數已超過16萬人,於2002年由26個團體所組成的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如今已是全台會員數最多的單一癌別團體。協會志工遍布全台14個縣市,超過40個會員團體,擁有700位志工、1.5萬名會員。自成立以來,透過線上諮詢服務超過2萬名病友。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乳癌病友協會一直以來站在第一線協助姊妹一同對抗乳癌,每年定期於全台舉辦各項活動,從提供首次罹癌病友指引的「認識乳癌之旅」,到針對晚期復發的「ABC(Advanced Breast Cancer)工作坊」,以及協助姊妹心靈沉澱的「好心情工作坊」與充實醫病知識的「智慧病人講座」,從各個面向協助病友完成抗癌旅程。
近期也積極進行病權倡議,針對早篩早治提出四大訴求,包含將乳癌及早治療納入國家第五期國家癌症計畫、乳房攝影下修至40歲、早期新藥加速納保,以及應將持續增加的年輕乳癌病友所衍生的婚育問題納入少子化對策等,盼政府及社會能察覺趨勢,確保醫療環境符合病友實際需求。
黃淑芳補充,點亮粉紅絲帶排字活動從2004首次舉辦以來,如今已邁入第20年,今年活動隨著疫情結束擴大舉辦,也從以往的點亮粉紅絲帶進階成「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意涵著同時關注早期乳癌與晚期乳癌的雙重意義。期望大家共同響應乳癌防治,重視自己的健康!
(乳癌病友協會自2004年首次舉辦點亮粉紅絲帶排字活動,至今已邁入第20年。)
乳癌發生年紀有下探趨勢.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發生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109年確診1.7萬名女性乳癌患者中,年齡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竟高達3成,顯示乳癌發生的年紀有下探趨勢,其中發生率最高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仍有近一半可能發生復發轉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已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即使復發轉移也都能透過區分不同亞型,找到合適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約占7成。以往,乳癌治療選擇較少,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
馮安捷醫師指出,研究顯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停經後乳癌病患的治療效果與預後比較好,但針對停經前病患,則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讓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在藥物作用下受到抑制。對年輕乳癌患者而言,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因此,呼籲病患即使已發生嚴重轉移,無法手術移除腫瘤,都不應該放棄任何希望。
台灣年輕病友協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怡伶表示,許多年輕乳癌病患正處於在職場發光發熱、追逐夢想時期,或滿懷希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卻突然面臨乳癌威脅,不免陷入恐慌低潮。
適逢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特別邀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擔任年度衛教大使,拍攝宣導短片,今年衛教主軸為「花漾姊妹聆聽說轉身綻放與乳相伴」,期望傳遞乳癌病友,聆聽彼此治療心路歷程,就算面對轉移或復發,也要積極瞭解治療選擇,把「未知變已知」,積極治療轉身繼續綻放美麗花漾人生。也期盼國人共同響應多加分享影片,給予癌友更多勇氣與支持,「面對乳癌你不孤單」!
(《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乳癌衛教記者會,與會貴賓合影(由左至右):患者林小姐、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年度衛教大使Lulu黃路梓茵、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治療盼來治療新希望
至於素有「最惡性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如今,在治療上也開啟了劃時代的里程碑。
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像是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
陳守棟理事長表示,過去,由於三陰性乳癌缺乏治療標的,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治療,更使得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少,存活期也較其他類型的乳癌來的更短。他補充,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剩下的患者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可能因基因檢測資格不符被排除在外,連存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
所幸,經歷近20年空窗,三陰性乳癌終於找到標靶,已在歐美獲得核准、且為國際治療指引推薦使用,無須事前基因檢測的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樂見「救星」開啟三陰性乳癌劃時代的里程碑!
洪進昇醫師補充,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引發「旁觀者效應」,為病友帶來精準治療的益處。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於乳癌防治月分享最新治療趨勢,合影貴賓(由左至右):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
醫界、病友團體盼健保加速給付.別讓需要的病友錯失治療機會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分享,現今許多病友對新藥資訊的接收非常迅速,但沒有健保給付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無法負擔高額藥費。張金堅教授補充,根據2019年統計顯示,僅約三成癌友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即時給付,而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就沒那麼幸運,能用的藥物少,受到健保核准使用的藥物也少,相對其他的乳癌類型健保資源分配的也更少。
張金堅教授樂見突破性的治療方式也進入台灣,希望能夠儘速獲得健保給付,幫助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減輕治療壓力,並獲得更好的治療品質。
最後,提醒45至69歲的婦女,以及40至44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母親、姊妹、女兒、祖母、外祖母)曾患有乳癌的婦女,國民健康署提供每兩年補助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請記得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