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苦惱!」孩子放學回家動不動就哭鬧亂發脾氣,心理師:是「放學後自制力崩潰」作祟
開學至今有一陣子了,有的孩子適逢小班、小一等全新學校生活,能否順利融入是家長最關心的事!
對幼兒園寶貝來說,可能需要長一點的適應時間;而小一,因為有了幼兒園的經驗,大部分寶貝都逐漸上手,也還有一些仍在努力。
臨床心理師許立懿分享了自己大兒子的例子:「我家大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前幾個月,每天放學總是我們家張力最高的時刻」。
(孩子放學後動不動就發脾氣、尖叫,爸媽也心累......)
然而詢問老師,老師回應兒子在校表現十分良好,守規矩且樂於幫助老師與同學,若做錯事被提醒則會默默落淚;媽媽聽到當下真的十分震驚!(內心os:為什麼在家是對媽媽毫不留情地咆嘯?!)
那陣子我同時還照顧著嫩嬰時期的弟弟,每天真的是心力交瘁;特別接近放學時刻總覺得胃隱隱作痛,不知道等一下會迎接到什麼狀態的兒子啊!
「放學後自制力崩潰」這個詞是由英國學者Andrea Loewen Nair所提出,她觀察到兒童(特別是年幼的孩童)為了融入學校環境、表現出符合老師的需求,耗費了許多意志力來控制自己。
而當回到熟悉且安全的環境就有種「下班」的感覺,忍耐了一天的情緒也比較容易浮出檯面,有可能透過發脾氣來釋放一整天緊繃的壓力。
這個現象有可能發生在12歲以下的學童,特別是「敏感和熱情的孩子,以及在學習和社交技能方面遇到困難的孩子,更易受到影響」。
其實就好像我們大人一般,上班累積了壓力與疲憊感,下班後回家就只想好好放鬆休息,若一時不察就可能對於親近他人表現出不耐態度;對於年幼的孩童,他們所表現出的強度更是明顯。
(就像大人一樣,寶貝也需要「下班」。)
他不是針對你,而是在進行一個情緒抒發的過程。若有需要,稍微離開一下現場,等待情緒調整完後再回來處理孩子的狀態,是個好方法。
孩子們事後常常會對自己的情緒爆發感到挫折,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我們願意陪伴與等待,而這沒關係。
(爸媽可運用四個「我」幫助、陪伴孩子。)
正當一切平順地來到中班,沒想到開學時又來了一波「崩潰期」:「有了前一次的經驗,我想,這一次應該可以陪伴地愈來愈上手......吧?」
(孩子會自己逐漸慢慢適應,家長放寬心。)
身為父母,育兒就是在不斷的挫折、沮喪與淚水(包括難過或開心的)中掙扎進步,就連臨床心理師也有的煩惱,各位爸爸媽媽放寬心,按照上述4點耐心陪伴孩子,總有一天會雨過天晴,小編共勉之。
本文由【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回家與在校判若兩人
但令爸媽最頭痛的,是寶貝明明上學時表現良好,但回到家不知道怎麼了,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哭鬧,安撫、溝通似乎都沒有作用。臨床心理師許立懿分享了自己大兒子的例子:「我家大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前幾個月,每天放學總是我們家張力最高的時刻」。
時常易怒無法溝通
他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抱怨、哭鬧、亂丟東西,延伸到後來的尖叫、崩潰大哭半小時不等,媽媽從一開始的好好安撫、講道理,到後來火都直接冒上來了......(孩子放學後動不動就發脾氣、尖叫,爸媽也心累......)
然而詢問老師,老師回應兒子在校表現十分良好,守規矩且樂於幫助老師與同學,若做錯事被提醒則會默默落淚;媽媽聽到當下真的十分震驚!(內心os:為什麼在家是對媽媽毫不留情地咆嘯?!)
那陣子我同時還照顧著嫩嬰時期的弟弟,每天真的是心力交瘁;特別接近放學時刻總覺得胃隱隱作痛,不知道等一下會迎接到什麼狀態的兒子啊!
孩子也需要「下班」
直到某一天,我搜尋到了關鍵詞「After-School Restraint Collapse」(以下用「放學後自制力崩潰」表示),才瞭解原來我並不孤單。「放學後自制力崩潰」這個詞是由英國學者Andrea Loewen Nair所提出,她觀察到兒童(特別是年幼的孩童)為了融入學校環境、表現出符合老師的需求,耗費了許多意志力來控制自己。
而當回到熟悉且安全的環境就有種「下班」的感覺,忍耐了一天的情緒也比較容易浮出檯面,有可能透過發脾氣來釋放一整天緊繃的壓力。
這個現象有可能發生在12歲以下的學童,特別是「敏感和熱情的孩子,以及在學習和社交技能方面遇到困難的孩子,更易受到影響」。
其實就好像我們大人一般,上班累積了壓力與疲憊感,下班後回家就只想好好放鬆休息,若一時不察就可能對於親近他人表現出不耐態度;對於年幼的孩童,他們所表現出的強度更是明顯。
(就像大人一樣,寶貝也需要「下班」。)
四個「我」幫助孩子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許立懿指出,爸媽可以從「紓壓」與「關係連結」這兩個層面,來幫助他們:一、擁抱我(Hug me):
用微笑和擁抱來迎接孩子,而不是先詢問他們的家庭作業或學校所發生的事情。二、餵食我(Feed me):
食物永遠是抒壓的好夥伴!可以在孩子放學後預備一些他們喜愛的點心或零食,為他們補充身體與心理的能量。三、接納我(Love me):
當孩子展現出生氣或煩躁情緒,大人請盡可能地保持冷靜、不被激怒。他不是針對你,而是在進行一個情緒抒發的過程。若有需要,稍微離開一下現場,等待情緒調整完後再回來處理孩子的狀態,是個好方法。
孩子們事後常常會對自己的情緒爆發感到挫折,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我們願意陪伴與等待,而這沒關係。
四、協助我(Help me):
在緊繃的一天最需要的就是休息了!協助孩子有固定的作息、確保他們獲得充分地休息,有助於一整週的節奏調節。(爸媽可運用四個「我」幫助、陪伴孩子。)
過渡期總會過去的
許立懿表示,在小班開學的3個月後,總算看到曙光了;兒子慢慢地可以溝通、情緒反應強度也逐漸地趨緩,當然,還是時不時會有失控與走鐘的時刻。正當一切平順地來到中班,沒想到開學時又來了一波「崩潰期」:「有了前一次的經驗,我想,這一次應該可以陪伴地愈來愈上手......吧?」
(孩子會自己逐漸慢慢適應,家長放寬心。)
身為父母,育兒就是在不斷的挫折、沮喪與淚水(包括難過或開心的)中掙扎進步,就連臨床心理師也有的煩惱,各位爸爸媽媽放寬心,按照上述4點耐心陪伴孩子,總有一天會雨過天晴,小編共勉之。
本文由【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