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紀小就愛撒謊,長大怎麼辦?心理師:家長在生氣之餘,應該先思考這件事...
「天啊?我的孩子竟然說謊欺騙我!」許多父母發現孩子說謊,都會感到訝異或驚慌失措,甚至開始擔憂「年紀小小就會撒謊,長大還得了」。
其實,父母可以稍微放寬心,說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而非道德崩壞的開始。
小孩說謊其實和大腦發育有關
大約在三歲左右,小孩就會開始說謊。
但父母不用急著套上道德判斷枷鎖,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解釋,「說謊代表著認知、語言及社會能力提升,可以解讀揣摩對方想法,預測事情的發生和進展,意識到自己行為會帶來哪些後果,所以用語言來掩蓋行為逃避處罰,或得到想要的東西。」
小小孩會開始說謊,和大腦發育有關,可以視為孩子心智發展的里程碑,並不是品格出現問題。
「說謊並非十惡不赦的行為,反之,孩子說謊是很正常且普遍的事,」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強調,「不好的行為並不等於壞孩子,不要因為孩子說謊,就幫孩子貼上標簽,說謊就和孩子日常中犯下許多的錯誤一樣,是成長必經的過程。」
「父母總是期望孩子品格完美無瑕,但成長就是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王意中談到,「有了錯,才明白什麼是對,說了謊,才會慢慢了解誠實為什麼能夠讓心情美好。」
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的
更小的孩子,常因為「亂說話」被誤認說謊。
孩子在兩歲左右,當爸媽問要不要吃什麼或做什麼,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不要」,然而,才沒過多久又吵著要,當父母說「你自己說不要的」,卻大哭大鬧回應「我沒有」;又或是孩子剛剛把姊姊書包裡的東西都倒了出來,但被爸媽問起時,卻說「不是我」。
這些行為經常讓家長火冒三丈,「你為什麼說謊,剛才明明有說不要」、「你說謊,明明就是你弄的」。
其實,這時期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意識,家長不需要先入為主認為孩子「故意說謊」。
「這階段的孩子,語言各方面都還在學習階段,很多時候都是在嘗試,」羅寶鴻解釋,當孩子稍微有比較完整的詞彙及表達能力時,會開始說一些自己幻想、假的事情,又或是甚至自己經常搞不清楚剛剛做過什麼事,根本忘記了,被家長誤會有意說謊。
羅寶鴻建議,父母不妨採取「乒乓球式」的問答,用好奇及關愛的態度和孩子來回問答,幫助孩子釐清,並引導孩子習慣往真實的方向去說,也讓孩子學習到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找出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
其實說謊是人類趨吉避凶的手段。
「不會被處罰」、「不會被罵」這些原因,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是「逃避責任」,然而,換一個角度看,這是人類自我保護的常態,即使換做成人,面對上司、長輩,當自己出現紕漏時,為了減少後續麻煩或是降低責難,經常也會選擇隱瞞、說謊。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舉動,都會有想要傳達的訊息,當然『說謊』也是一樣,」王意中強調,「面對孩子說謊,家長在生氣、跳腳之餘,或許該好好思考:孩子說謊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事?」
父母應該聚焦謊言背後想傳達什麼?舉例來說:
▲寫評量時直接抄答案?→ 我實在不會寫,可是又不敢說
▲老是「忘了帶」聯絡簿回家簽?→ 老師會在上面告狀,我怕被罵
▲考爛了,不讓爸媽知道?→ 成績沒達到標準,鐵定會被念
▲明明就是孩子做的,卻死不認帳?→ 如果被發現是我,一定會被修理
孩子說謊的原因,是因為不會做、怕被罵、不喜歡、擔心被阻止、希望被稱讚…等包羅萬象,最常見的,就是「避免處罰」及「獲得獎賞」。
「要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就要問『說謊能獲得什麼好處』,」羅寶鴻強調,例如只有透過說謊,才能得到讚美。
「為什麼孩子不選擇其他適當的方法,卻甘願鋌而走險地以欺騙來得到他想要的滿足?」王意中指出,從孩子的說謊行為,也可以讓父母更有機會了解孩子的狀況,孩子是否具備合理且成熟的解決問題能力。
發現小孩不老實,出於對孩子誠信的期待,父母震驚生氣是很自然的反應,然而,如果展現出「竟然敢說謊,你完蛋了」,往往會逼孩子把祕密藏更深。
王意中強調,「理解孩子為什麼說謊,並不是合理化說謊,而是為了能找出問題,適時給予幫助,避免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習慣性說謊,甚至衍伸出一連串問題行為。」
說謊可能是種替代的生存方式
「出於想要被重視、渴望被愛,孩子會找到替代的生存方式,例如藉由說謊,讓自己好過一些,」王意中說。
例如有些孩子總掛在嘴邊「大家都搶著跟我玩,我都不知道要和誰玩」,事實上他沒什麼朋友,但這麼說可以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又或是不想讓爸媽擔心。
有的孩子會向同學謊稱,「一到假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甚至把出遊的情節說得很逼真,面對孩子這樣「滿嘴謊話」,其實正透露出他的期待與需求:希望媽媽更多的陪伴。
「父母都認為不該說謊,也都期待孩子別說謊,但很少反過來思考,如果說謊能讓爸媽安心、如果說謊能讓爸媽更關心自己,孩子為什麼不說謊?」王意中談到。
也有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因為要「符合父母期待」。
孩子很了解父母,會投其所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沒有變成有,藉以取悅爸媽。
王意中指出,「面對孩子這樣取悅爸媽,父母應該要咬牙切齒嗎?也許更應該關注,為什麼孩子需要透過說謊取悅爸媽,是因為始終得不到爸媽的肯定和讚美嗎?」
面對孩子的謊言,家長該先試著讓自己沉澱,去觀察、去理解謊言背後所承載的意義,接納孩子謊言背後的「真心」。
父母不下指導棋 讓青春期孩子願意開口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許多爸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連和誰出去、做什麼,這種小事都要隱瞞欺騙,我又不會禁止。」
其實孩子不願意說,可能是因為「怕麻煩」、「怕嘮叨」,而這些預期都來自於過往的經驗,很多時候,父母雖然不會禁止,但卻會說「又要跟同學去閒晃」、「聚在一起就只是打遊戲」,孩子和父母說了之後不但沒辦法產生共鳴,只會得到批評,為了省去麻煩,所以就乾脆不要說。
因此,當孩子願意分享時,父母不妨認真傾聽,避免以上對下給予評價,自然就能讓孩子更願意開口。
「親子之間不是全然的分享,」王意中也提醒,「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理所當然應該跟自己講。」再親近的人,也不會毫無保留的坦誠相待。
謊言vs 善意的謊言
「父母可以透過引導減少孩子說謊,但千萬不要期待孩子絕不再說謊,那是不切實際的,」王意中強調。
其實,出於方便行事、怕傷害對方、避免麻煩等種種原因,成人在生活中不乏說謊,例如和孩子逛街時,遇到有人推銷東西,自己不想買,但很自然地跟對方說,「這個東西我們家已經有了」。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要讓孩子保留彈性,王意中建議,當孩子有疑惑,家長可以從說謊的出發點以及對方感受,試著讓孩子理解為什麼父母這時候沒有說實話。
羅寶鴻也談到,「其實隨著經驗累積,孩子就會自己漸漸歸納判斷,知道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不應該說的謊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