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黴漿菌病例急增!羅一鈞:台灣僅低度流行。症狀為何?如何預防?本文告訴你
肺炎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是兒童社區型肺炎第二常見的致病原 (約佔 22%),僅次於肺炎鏈球菌 (約佔30%)。
最近中國呼吸道疾病大流行,肺炎黴漿菌病例快速上升,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特別對此回應,國內尚未發現有明顯上升趨勢。
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台灣一年四季均可見感染案例,唯好發於春、夏之交及秋天。
會走路的肺炎
根據台灣兒童感染症學界聯盟TPIDA在 2011~2012年所做的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總體而言,肺炎黴漿菌是兒童社區型肺炎第二常見的致病原 (約佔 22%),僅次於肺炎鏈球菌 (約佔30%),5歲之後的學齡兒童族群為最好發族群。
十年前流行病學如此,十年後也沒有什麼改變。大多數感染症狀輕微、常會自行痊癒,因此被叫做「會走路的肺炎」(得了肺炎還是可以有體力走來走去),僅少數會演變成較嚴重病症。校園學童原本就是好發年齡層,臨床兒科醫師也是經年累月在診治感染黴漿菌兒童,非今年才遇到黴漿菌。
黴漿菌雖可能每3至7年流行趨勢明顯上升,今年國內尚未發現有明顯上升趨勢,僅能說是低度流行。
臨床症狀
- 一般而言,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可持續1至4週,且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
- 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
- 估計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
- 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 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
預防方法
- 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
-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
- 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
- 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