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果教育專欄】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實際體會時間的真正意義
(孩子對時間概念的認知,會隨著年齡的發展而逐漸成熟。圖/shutterstock)
「跟孩子說下禮拜六會去動物園,他卻整天狂問『要去了沒?』怎麼勸都講不聽」!「時間觀念那麼差,以後上學是不是也會一天到晚遲到」?
家長都希望讓小朋友從小就開始培養守時、負責的觀念,但對小孩來說,時間的概念相對抽象,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引導?才能讓他們對「時間」有初步的認識及了解意義?
不同年紀的掌握時間大法
孩子對時間概念的認知,會隨著年齡的發展而逐漸成熟,在不同的年紀階段,對於時間掌握度的能力也都不盡相同,家長所要提供的引導內容也不太一樣,適齡的時間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0~2歲.建立「等等、等一下」的觀念
寶寶對時間的感知,主要建立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上,透過日常作息可建構模糊的時間感,例如:相似的起床、吃飯時間、睡覺時間,並可能因為這些熟悉的活動,表現出期待的反應。
引導方式:
1.讓寶寶感受日夜:睡醒讓孩子感受晨光;晚上睡覺時以全暗為主,了解日夜變化、規律的時程。
2.練習等待:讓孩子知道「等一下」,不是代表「現在」。結合歌謠或把時間視覺化,例如:「唱完這首鯊魚寶寶的歌,我們就要洗澡囉」、「等沙漏漏完才能玩遊戲」。
2~3歲.建立「先……再……」的觀念
除了讓小孩開始理解基礎觀念,也可藉由日常活動,讓孩子感覺時間的流逝,舉例來說,聽到大人說:「要收玩具準備睡覺了」會馬上回答:「好快喔」!
引導方式:
1.建立規律作息:讓孩子知道每個時段該完成的事項。
2.練習先後指令:用先後順序來教導時間序,如:「先洗手再吃餅乾」、「玩完積木就去洗澡」、「等爸爸把碗洗好,就來抱你喔」。
3~4歲.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觀念
小朋友能逐漸理解簡單的時間段,但剛開始可能仍以「昨天」或「小時候」統稱過去的事;用「明天」或「長大」來描述未來。
引導方式:
1.撕日曆:每天撕日曆,能藉此認識「一天過去了」的概念,或用畫月曆的方式,來感受昨天、今天、明天。
2.時間加地點或事件:以地方或事情當作參照點,來協助小朋友連結時間副詞,如:「早上要去爺爺家」、「下午吃點心」、「明天再去公園玩」。
(當孩子有相對成熟的時間觀念,便能協助自己掌握好目標進程。圖/shutterstock)
4~5歲.建立「幾點、星期幾、四季」的觀念。
孩子漸漸能辨認數字、透過看時鐘,來概略知道現在的時間。此時,他們可能會提及關於時間的相關詞彙,例如:「你已經玩很久了,什麼時候換我」?
引導方式:
1.帶入確切時間:語句中加入星期及準確的時間,如:「星期一早上8點我們就要出門了」、「汪汪隊7點開始,所以要等短針走到7」。
2.強調感受體驗:冬天要換厚被子、夏天好熱要開冷氣、過年能領紅包、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烤肉等,來加強小孩對於時序及季節的感受。
5~6歲.建立「分鐘、日、月、年」的觀念
孩子對具體的時間單位有初步的認識,例如:幾時幾分,雖然並不見得能掌握得很精準,但與父母討價還價時,會常常說:「再10分鐘就好」。
引導方式:
1.感受分鐘長度:可在平日的生活中,讓小孩體會分鐘的概念,舉例來說,看電視30分鐘,要休息5分鐘、再過10分鐘就必須回家。
2.觀察月曆:透過月曆,進一步了解紅字代表的意義、週末是指什麼時候、一年中有幾個月、一個月有幾天?
3.實際畫出日程表:爸爸媽媽可畫出一天的時間、行程表,例如:需準時出門的時間、幾點上課、什麼時候回家等等,了解時間的單位可以如何做劃分。
7歲以上.建立「秒鐘、時間規劃」的觀念
孩子已有相對成熟的時間觀念,並學會如何使用日曆、時鐘或計時器等其他工具,進而協助自己掌握好目標進程,及計畫好的時間。
引導方式:
1.感受秒鐘長度:讓孩子體會秒鐘的時長,例如:微波食物要等2分30秒、綠燈若只剩下5秒的狀況,會來不及過馬路。
2.配戴時間裝置:讓小孩戴手表、練習調整鬧鐘,並使用行事曆等,與時間相關的輔助工具。
3.規劃行程及估算時間:練習規劃時程,舉例來說,出去玩要搭幾點的火車、幾點要出發、搭多久、到目的地是幾點等等,幫助小朋友對於時間更有具體的概念。
BaeGo培果教育
有感於語言治療資源不足,我們把語言發展相關落落長的文獻,變成可口好消化的圖表,並設計對應活動,研發孩子在家就能輕鬆學習的教具,致力讓家長成為孩子最棒的老師。
臉書/BaeGo培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