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氣溫驟降!溫差大怎麼穿衣服?專家提 3 招保暖又護心
空氣濕冷注意心血管健康!
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解釋,原因在於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並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的機會,尤其是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齡長者等族群更要小心。
針對此族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最基本的低溫保健要訣,是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定期量測血壓、定期回診,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並避免使用菸酒的習慣。
另外,外出時應注意頭頸與四肢的保暖,留意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等,才能平安度過寒冬。
外出不知怎麼穿衣?3 秘訣學起來
在這種天氣下反而更難穿衣服,比如早晨外出時氣溫偏低,因此穿上一件厚外套,但上了公車或捷運後,擁擠的人群卻讓體溫上升,開始漸漸覺得熱。
因此早出晚歸的民眾務必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調節身體保暖禦寒的溫度,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的問題。國健署總結,冬天穿衣有 3 秘訣可參考,如下:
起床時
晚上睡覺前應先備妥保暖衣物,置於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或早上起床上廁時,記得先將四肢及身體動一動,暖和一下身體,緩慢坐起且坐穩,並添加衣物保暖後,手扶床邊、腳步踩穩地板再行走,切勿過於急促,符合「慢、熱、起、穿、行」的口訣。
出門時
應適時添加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戴上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保暖衣物,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水與防風功能之外套,且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避免穿著過於笨重或厚實,以維持恆定的體溫。
進門時
從寒冷的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應先讓身體逐漸回暖,再洗熱水澡,避免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擴張,尤其對於血管彈性不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很可能引起低血壓。
洗完澡後,也要注意保暖,不可馬上進入環境較低溫的空間,以免造成血管急速收縮,易促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並建議維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緊閉門窗。
👌本文由【Heho親子】授權
文/北台灣注意氣溫「跌破 15℃」!溫差大怎麼穿衣服?專家提 3 招保暖又護心
更多文章請見 Heho健康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