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熱搜關鍵字:營養,孕吐時,怎麼吃才營養?
懷孕期間需要補充的營養很多,但在初期最常被討論的,不外乎以下三項:
Q.初期建議補充的營養素?
針對懷孕初期的準媽咪,「葉酸」是重要的補充營養素之一,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吳文毅說明,有許多文獻報告指出,葉酸能幫助紅血球的形成,降低孕媽咪出現疲累、貧血症狀,攝取足夠的葉酸,更能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加強腦部及脊髓發育。
建議一天約攝取400~800毫克,日常可從深綠色蔬菜,像是蘆筍、菠菜等攝取,或是選擇市售的葉酸營養品,最好能一路補充至懷孕三個月後。
另外,在油類的選擇,建議以堅果取代過多的烹調用油,不僅能增加礦物質鎂、鋅,也能攝取到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其中像是亞麻仁籽就是很好的天然油脂來源。
Q.深受孕吐困擾的媽咪怎麼吃?
懷孕後,因受體內荷爾蒙影響,不少孕媽咪會出現「害喜」情況,腸胃蠕動變慢,容易感覺噁心想吐,味蕾也可能就此改變。
吳文毅醫師建議,孕吐媽咪適合少量多餐,同時要避免空腹太久,免得胃酸過度分泌加重不適感。「身上隨時準備一些解決飢餓感的點心,如蘇打餅乾、豆干等。」在進食的順序上,能嘗試先吃固體食物,最後再喝湯品,有助於降低嘔吐感。
他補充,有些孕媽咪的味覺改變,突然變得喜歡重口味食物,其實吃吃無妨,以孕媽咪覺得舒服、不要吐為原則。不過,餐後應適當走動,不要讓食物積在胃裡太久而引發胃食道逆流。另外,維生素B6對於孕婦的神經及血液都有穩定的作用,也有助於緩解孕吐。
Q.食欲變好的媽咪,如何吃得飽又顧到健康?
相較於孕吐的媽咪,有些準媽咪懷孕後,反而胃口變得很好,但要小心,在懷孕初期一下子體重增加太多,進入中期可能會難以控制。吳文毅醫師指出,每天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儘量避開高油、高熱量等食物,並且搭配適度的運動,像是散步、爬樓梯等。「特別是針對患有高血壓的孕媽咪,記得不要吃得太鹹,初期就有便祕的困擾,蔬菜水果、水分的補充更是要足夠。」
假如餐與餐之間容易嘴饞,可以選擇熱量較低的食物,比如說,無糖豆漿、優格、豆花、水果等,當做兩餐之間的小點心,能暫時讓口欲得到滿足。但吳文毅醫師提醒,「胎兒過大,恐會增加生產風險,體重控制從懷孕初期就很重要,整個孕期約增加10~12公斤為佳,最多不要超過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