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坦承也會對孩子大聲!對此不自責,那與帶有羞辱的吼叫不一樣,關鍵在這2點
許多文章都指出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嚴重後果,這讓家長看了都不免自問,自己是否對孩子這麼做過嗎?但要找到從來沒對孩子大聲說話的家長,實在太困難了,因為總是會在孩子屢勸不聽時,小小爆發一下。
可能很多人看了文章後導致內疚和羞恥感!但美國一位專精於兒童健康心理的育兒專家Mily Edlynn博士,坦承自己也會偶爾對孩子大叫,而她對此並不會感到自責,為什麼呢?
「提高音量」和「大吼大叫」並不相同
首先,要先討論什麼是大吼大叫? 這是否是因為你對孩子說了七次同樣的話,而他仍然沒有回答你,你才提高音量?一定要先定義何謂大吼大叫,之後的討論才有意義。
提高音量與大吼大叫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後者被認為更失控。而提高音量通常被定義為「提醒人們注意」的一種方式。
育兒文章中,提醒大家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與一般人在家裡較常發生的、帶著警告意味而提高聲量並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
關鍵是:你說了些什麼、發生頻率
大吼大叫絕對不是一種好的養育策略,而是父母自身的一種情緒反應,在不知所措的艱難時刻,釋放了某種情緒。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內容,這比音量更具影響力。
如果內容涉及侮辱、謾罵、貶低,或威脅,這無疑屬於言語虐待,這樣一來,即便不是以大吼的方式去說,殺傷力還是一樣可怕,而且往往只需一句,就可能對孩子造成深刻的影響。
這麼說來,如果內容不牽涉到侮辱、謾罵、貶低,或威脅,就可以對孩子提高音量說話嗎?Mily Edlynn指出,這要看發生的次數。
如果父母或孩子把大吼大叫變成是管教的常態,那麼這就不是一個安全,而且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家庭。
留意孩子的反應!
當你大吼大叫時,孩子看起來怎麼樣?如果孩子表現出害怕,那就有問題了。
當孩子的恐懼中心(杏仁核)被啟動時,它會激發「戰鬥或逃跑」神經系統,而這並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在我們身旁感受到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你吼叫時看起來很害怕,淚眼婆娑,那就是你該立即停止當下行為的信號。
但請會偶爾一兩句大聲警告孩子的父母放心!沒有證據顯示,「偶爾」提高音量說話與目的是辱罵的大吼大叫一樣會影響神經系統。
Mily Edlynn提到,根據她自己的經驗,在她花了數年時間協助受虐兒,並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後,她澄清:「大腦中過度活躍的恐懼反應是由重複的、可怕的經歷累積起來的,而不是偶爾一句提高音量的警告造成的。」
育兒專家坦承自己也會偶爾提高音量警告孩子要注意,但當說話的內容不牽涉事件以外,也沒有羞辱孩子,家長就別過度緊張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