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心姬專欄】解決婆媳問題從心態開始,互相體諒為關鍵之鑰
面對夫家複雜的婆媳問題,我能「存活」到現在,真是不得不感謝媽媽!
她,是個重男輕女、對我的成就總是不屑一顧、說話尖酸刻薄的母親。舉例來說,小學時,只要我興高采烈地回家跟媽媽報喜,自己得到模範生或拿獎學金,她總是面無表情,冷淡又不屑地回我一句說:「又不是考第零名」。
中年級的我雖不懂得「第零名」概念,但心裡真的感覺被潑了一盆冰水,還記得當下聽到,硬是愣住了,接著便充滿困惑地默默轉身上樓,從此再也不分享喜悅!即使後來考上理想中的研究所,打電話回家報喜訊,爸爸轉告媽媽,她依舊露出不以為然的反應。小時候的遭遇已經讓我學到,只要相信自己做得好就行。
婆媳問題的累積不是一朝一夕
拜這些遭遇所賜,面對阿奏(兒子的曾祖母)的言語挑釁、尖酸指責,我不會積極想討好她,且很快就能麻痹!(從小練就的功力,請勿模仿,也希望大家沒有這種遭遇)因為這些經歷,我能迅速地轉換心境告訴自身,不值得與阿奏唇槍舌戰,冷處理、避開她就好,因為我們真的不是同一掛的!
我認為,能否原諒、和解婆媳問題大概有兩個重要關鍵:
1.是否有感情基礎?
現在,我與母親的母女關係也算和解,大部分的原因是在於,「畢竟我們是母女」(至少還有親情)。反觀我和阿奏,又跟她有什麼關係嗎?沒有的!除了法律上的姻親關係之外,我與她是一點親情都沒有!因此,坦然地說,自身無法憑藉著任何一絲的親情,或感情基礎來啟動這原諒機制,又何必「勉強」(這真的是勉強)自己原諒她呢?
2.人的問題就是不合
先來探討婆婆與阿奏的婆媳問題,阿奏受傷時,婆婆能置之不理了,這又是為何?因為心已經死了!我無法保證若是身歷其境遇到同樣的狀況時,是否還能如當下所想的「人命要緊」,或「先處理傷者為要」。但與阿奏相處的這段時間,讓我真的遇到「驚(訝於)世(界上竟然有這種)大魔王」!面對她,直接習得無助、棄械投降!我的心得是:我寧可從不認識妳!(真心祈求!)
阿奏的行為總是令人無法理解
世界上不是只有好人,也有壞人!同理,天底下沒有無不是的長輩,但就是有不是的長輩!自己也想與她好好相處,但她待孫媳婦總比對外人還不如。例如:有次剛好蒜頭正值收成,爸爸寄了一些給我,自己便分了一些給阿奏,但是她剛好不在房間,於是我便留在她桌上。
沒過多久,正準備前去做晚餐時,她已經下樓來堵人並說:「蒜頭是你給我的嗎?不用這樣給啦!這樣好了,那蒜頭多少錢,我跟你買」。我聽完,真的莫名一把火上來卻不能發作,只能閉嘴沈默不語,默默走開,心裡OS想說:「我敢跟你收錢,就是神經病,但她卻仍鍥而不捨地追問,一路從書房門口、經過飯廳再到廚房門口,只為了問我說:「那蒜頭一斤多少錢啊?你算給我,我給你錢!」但是,我就是不想回答,更不想挖洞給自己跳!
雙方的態度.決定關係的好壞
自己覺得已經忍耐很多事情,也做得足夠好了,但仍無法與她好好相處,雖說原諒別人是美德,但不原諒或不和解,也並不是什麼過錯、罪過,也許我還不夠有智慧、人生歷練尚不足,心胸也還不夠寬大到可原諒所有事。
此外,和解的前提是,雙方都願意彼此原諒與放下,若只有單純的一方釋懷,另一方仍舊會來找碴,和解終究會走向破局。既然如此,我選擇遠離她,降低接觸與衝突的機會。生活已經不容易了,寧願自利地選擇饒自己一命!若有旁人規勸要放下,也請思考「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自身清楚地知道,結婚,最重要的生活在我、老公,和孩子。至於其他人,有是幸運,沒有也無傷大雅。互相尊重、各自安好就好,不談和解、不提原諒、不求放下。你不走,我走!婆婆為躲阿奏,終日不在家,能讓她獲得心裡的自由,我亦然。
Psyche賽心姬
Psyche,譯為賽姬。台大臨床心理研究所畢。分享融入心理學的育兒經驗,故命為「賽心姬」。全職媽媽。記錄第一胎胖靈精的育兒經驗,也會分享親子生活、旅遊與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