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蹲廁所的爸爸們小心!醫示警「4恐怖後果」:蹲馬桶千萬別超過「這時間 」
優仕奇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出,常聽到不少媽媽抱怨,丈夫當上爸爸後如廁時間大幅增加,英國過往有一項調查發現,爸爸們每年平均有7小時躲在廁所裡,僅為逃避家人。
廁所是爸爸們的極靜樂土,可以暫時逃避另一半的嘮叨與孩子的嬉鬧,享受獨處自在的空間。
大便時間過久會有哪些問題?
不過,陳威佑警告,若以醫師的觀點來看,如果養成了「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大便」這樣不良的如廁習慣,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痔瘡
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這導致大便時流入直腸靜脈的血液減少,最終導致血液積聚在肛門的血管墊中。這使得痔瘡更容易發展。
便秘
大便時間過久,本身就是便秘的表現,這可能導致大便硬化和乾燥,使排便更加困難。
肛裂
長期的便秘和用力大便,可能導致肛門裂口,引起疼痛和出血。
直腸脫垂
長期的大便困難可能導致直腸脫垂,這是直腸向下滑動到肛門的異常情況。
腹部不適
如果長時間壓迫腹部,可能會造成腹部的脹氣、疼痛、抽筋等,影響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大便時間多久才是正常?
到底上大號時間多久才正常?陳威佑說明,健康成年人的正常排便時間,坐著時平均需要2分鐘,而蹲著時約51秒。因此,一般建議的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5分鐘以內,才不會發生痔瘡等疾病。
大便時間過久如何改善?
如果想要改善排便時間過長的問題,陳威佑也建議以下6種改善方法:
吃足夠纖維
多吃水果蔬菜、全穀類可以幫助軟化大便、增加大便量、促進腸道蠕動。
喝足夠水
水有助於保持大便的濕潤和軟化,從而減輕排便困難。
規律排便
盡量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段內排便,例如早上起床後、飯後等,可以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
避免延遲排便需求
當感到排便需求時,儘早去廁所不要憋。延遲排便可能會使問題惡化。
避免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可能會增加肛門和直腸的壓力,導致問題。在排便時應輕柔,不要過於用力。
增加運動量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力、改善血液循環、刺激腸道活動、預防便秘。
陳威佑提醒,排便時記得不要一邊看書或滑手機,一有便意就進入廁所,務必在5分鐘內將直腸排空,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
如果排便時間過久持續發生,並且伴有其他不良症狀,例如大便帶血、腹痛劇烈、體重下降等,應及時去看醫生,查明原因並接受治療。
👌本文由【優活健康網】授權
文/上廁所愛滑手機?醫示警「4恐怖後果」:蹲馬桶千萬別超過●●分鐘
更多文章請見 優活健康網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