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父母教養3困境,日本育兒專家分析: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何時該以信任孩子的姿態,放手讓孩子去處理自己的問題,是許多父母關切的問題。日本腦神經科學家及教養諮詢專家成田奈緒子,發現出版新書,提到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高學歷、或有學歷迷思的父母前來求助。她分析高學歷父母無法信賴孩子的三大原因:完美主義、虛榮心、孤獨。
高學歷父母無法信賴孩子,原因1:完美主義
在大企業裡上班、育有一個小學女兒的瑠美太太,會定期訂購安心安全、印有生產者肖像的有機蔬菜、肉、魚等品牌食材,在週末時備好一個星期份的料、冷凍保存。她只會讓孩子吃自己用這些食材烹調的料理,從副食品開始,一直都使用同一品牌的食材。
她女兒在學校的成績也很出色,不論是運動還是樂器,任何才藝的表現都十分亮眼,是個能讓瑠美太太說出「覺得自己生了個完美小孩」、引以為傲的孩子。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兒童鐵人三項,這也是她父親的興趣。她展現出傑出的才能,甚至在大賽中贏得兒童組的獎牌。
鐵人三項適合體重較輕的人。因此,這件事更加重了瑠美太太對食物的講究和完美主義的傾向。為了減少孩子的進食量、同時增加肌肉量,她用更嚴格挑選的食材來烹調。這是高學歷又有高收入的家庭才能做到的程度。
女兒受到瑠美太太的完美主義影響,進行非常嚴厲的飲食控制。不僅如此,她也很努力訓練,一大早就會出門跑步。這對於體格尚未完全發育的小學生來說,實在是很辛苦。
結果,女兒漸漸食不下嚥。她是個認真的孩子,還是會去上學,但根本吃不下營養午餐。就連在家裡,她也只能勉強吃進可以用手指夾起的兩、三個小飯糰而已。一轉眼,她就瘦得不成人形,體重只有同年齡標準體重的七成,在眾人的勸說下就醫後,被診斷出有「飲食障礙症」。即使明白了病因,她依然什麼也吃不下。
於是,她們母女輾轉來到了我這裡。我第一次見到擔心得驚慌失措的瑠美太太,還有瘦到眼眶凹陷、臉色蒼白的女兒時,大吃了一驚。當時她只有小學四年級而已。
我跟瑠美太太面談的同時,也和女兒培養了一下感情。在女兒慢慢開始願意對我傾訴時,我試著問她:「妳為什麼吃不下呢?」
她的回答令我十分震驚。
「因為媽媽太好了。」
媽媽學歷高,收入高,身材苗條,容貌秀麗,廚藝又好,簡直是全方位的完美。女兒覺得要是沒辦法變得像媽媽一樣,那就傷腦筋了,「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身體就越長越大,這樣下去就沒辦法像媽媽一樣纖細了,所以覺得非常不安。或許是我努力過頭才會生病吧。」
孩子說「媽媽太好了」,代表原因就出在母親很完美。可能是她「想要像」母親一樣的願望,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必須像」的強迫觀念,才會害她受苦。
飲食障礙是一種對環境或父母產生抗拒反應的顯著症狀,我見過有飲食障礙的孩子,幾乎都有家長過度講究飲食的問題。因為父母長期講究飲食,導致孩子食不下嚥。這些父母大抵都有高學歷,凡事都要做得面面俱到。
我告訴瑠美太太:「這位媽媽,很抱歉,妳女兒的狀況可能有點嚴重。要是她不吃東西的話,最後就會撐不住了對吧?幸好妳在她倒下以前帶她來了。」她眼中泛淚,聽了我的建議。
之後,女兒開始慢慢進食,恢復原本的體重了。母親過於完美,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危險。我在這位女兒康復以後,這麼告訴瑠美太太:「我知道媽媽妳很努力、很努力要做好母親的工作,但還是稍微偷懶一點吧。不一定要用有機蔬菜,偶爾不自己下廚,去外面吃飯也沒關係啊。」
完美主義的父母,大多是敏銳又容易受傷的人。他們很敏感,也能輕易察覺到不安的情緒。所以,他們會為了避免負面的情況發生,竭盡全力去做好眼前的事,有些人甚至會嚴重溺愛孩子。他們的這種表現,等於是在告訴孩子「我很擔心你,不相信你能做好」。
高學歷父母無法信賴孩子,原因2:虛榮心
一位媽媽的小學五年級兒子患有失眠症,只能從深夜一點睡到三點。在他們來找我以前,已經四處求醫,都沒有得到想要的成效。每一家醫院的處方都能幫他們暫時改善症狀,但都無法持續。當時孩子也正在服用其他醫院的處方藥,變得能夠熟睡了。
雖然孩子的睡眠變深了,但是從一點睡到三點、拖到早上九點才起床的生活作息依然沒變,仍舊沒辦法去上學。
「既然他睡得著了,那就要想辦法早一點睡覺才行喔。」
每次我見到他們,我都會這樣勸母親:「先讓他晚上十一點上床吧,不這樣的話後續會很難調整。我看過很多像妳兒子這樣的病人,大家都確實改善了,所以妳要相信他能做到早睡早起。」
結果,她的回應是:「醫生您可能看了很多病人,也有很多人都做得到,但我兒子是唯一的例外,他不可能的。」
這位媽媽在求醫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也具備醫學、科學的知識。理論上她能接受我的作法,但是,她似乎覺得我提出的建議是在否定她的觀念。
假如有家長這樣告訴我:「我兒子會在家裡大鬧,很傷腦筋。」那我就會問她:「這樣啊,的確很傷腦筋呢。那在他吵鬧以前,媽媽妳對他說了什麼呢?」結果都證明是媽媽對孩子說了不適當的話。
於是我會建議媽媽「妳這樣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否定喔,不要劈頭就罵他『為什麼不做?』可以改成問他『是不是哪裡不會?』」千萬不要用責備的口吻,要用和善的微笑對他說話。
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不少家長板起臉孔,要我寫轉院介紹信給他。我沒辦法阻止病患去其他醫院,所以也只能馬上回答「好」,然後幫忙寫信。
人只要一被戳到痛處,就會關上心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前面提到的所有例子,都是自尊心很高的家長常見的反應,只會一味地擔心,不願意信任包括自己孩子在內的所有人。他們在找到能夠滿足自己虛榮心的醫師以前,會一直這樣不停地求醫。
其中也有家長拿著介紹信去了別家醫院,過了幾個月後又回來的,理由是「我帶兒子去看了其他醫生,但兒子堅持要回來給成田醫生看病」。
過度強烈的虛榮心,往往與歧視心態有關。我發現高學歷又有完美主義的家長,都深信著「如果不讓孩子過著和我一樣的人生,就不會幸福」,而這個想法的背後就藏著歧視和偏見。
高學歷的父親會用激將法對孩子說「你這樣下去就考不上任何學校,以後會很辛苦喔」,學校老師也會說同樣的話。這些話的背後,不就藏著「上不了好學校的傢伙是廢物」的歧視心態嗎?
許多當醫生的家長,也都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衣缽。有一對醫師夫妻育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二不肯上學或離家出走,因此他們只好把「至少要有一個孩子當醫生」的夢想寄託在老么身上。這孩子被送去讀寄宿制的醫科補習班,已經重考第四次了。
前兩個孩子沒能從大學畢業,但這對醫師夫妻絲毫無意反省自己的育兒方法。他們干涉、矛盾、溺愛的問題全部都有,無法信賴孩子的心態導致全家分崩離析。
高學歷父母無法信賴孩子,原因3:孤獨
學歷迷思父母比任何人都加倍愛面子,不願意對外示弱。因此他們無法和別人商量,容易感到孤獨,也就沒有獲取新資訊和學習的機會。
不僅如此,高學歷父母大多從事需要高度專業能力的工作,像是醫師、律師、研究員、大眾傳媒業者、金融業者、公務員、教育人員、資訊科技業者,個個都是專家。
從互相分擔支援的「同儕支持」觀點來看,這群學歷迷思人士處於很難建立夥伴關係的環境。即便身為母親會比較容易交到同樣在帶小孩的媽媽朋友,但高學歷者在職場上還是很難找到同樣需要育兒的同伴,或是能分擔煩惱、有共鳴、可以交換資訊的同伴。
她們雖然可以透過孩子就讀的學校找到同伴,但還是需要先跨越自尊心強、話不投機等各式各樣的門檻。
實際上,來找我的學歷迷思母親也都真的沒有媽媽朋友。母親需要某種程度的同儕支持,但她們卻得不到,於是只能待在自己狹隘的小世界裡,而且因為少子化只生一個孩子,結果不得不跟孩子大眼瞪小眼、在只有兩個人的環境裡育兒。
母親沒有任何範本,也沒有課本和參考書可以看,只能依照自己被養大的方式來養育小孩。她們只能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得不到新的價值觀和客觀的意見,因此也學不到如何信賴孩子。
另一方面,父親根本沒有獲得同儕支援的管道。職場終歸是工作的地方,氣氛不適合聊孩子的話題,而且男人本來就不擅長談論私事。很多父親不願意暴露自己的弱點,所以無法找人商量煩惱,容易感到孤獨,也得不到更多資訊,一直都處在干涉、矛盾、溺愛這些不當育兒造成的「風險」之中。
男人的孤獨傾向,在新冠疫情期間變得更加顯著。
有位女性的丈夫因為「實在無法忍受自我約束的生活」,會在傍晚出門去喝酒。丈夫會到附近熟人開的小店,說是要幫助別人(克服經營困難的問題),一直喝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家,讓她非常困擾。
「在這種店家都自主縮短營業時間的時期做這種事,實在令人火大。就算我晚上先上床睡覺,也遲遲無法入睡,心情還越來越低落、緊繃到受不了。」
即使我建議她想辦法告訴丈夫自己有多難受,她也只是搖頭表示難以啟齒。我很訝異怎麼會有這種溝通障礙,追根究底才發現,在疫情爆發以前,他們的夫妻關係就很脆弱了。
「我先生不喜歡我管他喝多少酒,所以我完全不會插嘴,他要吃飯我就煮給他吃,他要出門我也不會過問。」
不過,這位太太滴酒不沾,連看到酒瓶都討厭,所以不允許丈夫在家裡喝酒。因此丈夫才會在自我約束期間到處續攤喝酒。如果雙方都能稍微讓步就好了,但沒有人願意妥協,才會讓日子變得那麼苦悶。全家住在一起,卻是各過各的。家庭原本應該是最能讓人放鬆的地方,卻反而使人更緊繃。
難得全家人一起生活,卻沒有表現出大家要一起撐過疫情的羈絆。雖然家人之間沒有必要硬是綁在一起,但這樣的家感覺並不完整吧。即使有家人,卻十分孤獨。
以上三點是高學歷父母不信任孩子的原因,可見因為高學歷而造成的溝通與認知偏見,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值得家長深思!
書名:《為何父母越完美,孩子越痛苦?》
作者:成田奈緒子
翻譯:陳聖怡
出版社:如何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