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親生的,為什麼父母總看自己的孩子不順眼,甚至不滿意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看著與自己極為相似的小孩,父母油然而生對他們無盡的疼惜與期待;然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又常常因為覺得孩子表現不夠好,甚至是在學習教養上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漸漸地憐愛與期待,卻被挑剔與爭執所取代...
為什麼「有些」父母 ,總要看孩子不順眼?
過去和青少年諮商時,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的爸媽,總是不滿意我?」孩子會這麼問,可以想見,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肯定,更多是得到批評、指責或抱怨。
如果你問我:「父母總看自己的孩子不順眼嗎?」,我會回答,當然不一定。有許多父母對孩子滿是欣賞,但時常否定孩子的也大有人在。那麼,為什麼「有些」父母總要看孩子不順眼呢?
10個爸媽看不順眼的時候
第1點:再欣賞,也會不順眼
就算是再會欣賞肯定孩子的父母,也有看孩子不順眼的時候。這不代表父母討厭孩子,而是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或表現不滿意。對孩子不滿意,也不代表不愛孩子,也許這些不滿意,正是出自於對孩子的愛。
第2點:是父母不懂得表達
有時候,是父母不懂得表達,讓孩子感到總是被看不順眼。不少父母選擇在孩子表現合宜的時候不出聲,或視為理所當然;而一旦孩子一犯錯,或者表現不如預期,就是一陣挑剔、批評與否定。這才會讓孩子感到疑惑:「父母為什麼總要看我不順眼?」
第3點:來自於內心的期待落空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不滿,是來自於內心的期待落空。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常有著某些期待:「我的孩子一定得……」;如果未達期待,內心失落不已,便急著要求孩子改變,以符合自己的期待。若孩子就是做不到,或堅持不改變,父母的失落感越大,越可能顯露出對孩子失望的樣貌,說出來的話,也常具有攻擊性。
第4點:來自於過往經驗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常常來自於過往經驗。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如何期待他們,接著會成為他們努力教養孩子的目標。除此之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若有些匱乏、挫敗或被人瞧不起之處,這也會促使他們轉而要求孩子,代替他們完成某些目標,實現他們未完成的心願。
第5點:父母的生活壓力大
當父母的生活壓力大,如遭遇經濟危機或婚姻失和等,內心常處在緊張、慌亂、失控與委屈的狀態中時,也很容易看孩子不順眼,甚至時對孩子勃然大怒,自然會讓孩子感到動輒得咎,不被接納。我自己身為一位父親,當疲憊或焦慮時,也常對孩子不耐煩,說出難聽的話。
第6點:其實也看自己不順眼
常看孩子不順眼的父母,其實也看自己不順眼。他們在批評否定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對自己感到不滿。他們無法對孩子表達欣賞或肯定,那是因為他們把大部分的心理能量消耗在自我批判和擔心、恐懼上;如果沒有刻意練習,自然無法發展出正向聚焦的眼光。
第7點:父母常無法區分「自己」和「孩子」的課題
大部分的父母若未經學習,常無法區分「自己」和「孩子」的課題。於是,便不經意地把自己的期待放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去達成。同時,他們也常忽略孩子的期待或需求,或認為那一點也不重要。當孩子提出個人的想法或要求時,便被直接否決與打臉。
第8點:理解父母,也可能內心有傷
如果你覺得父母總看你不順眼,而讓你感到很受傷,請你去理解,你的父母也可能內心有傷,但他們不一定有覺察。你不需要去說破,更不必要求他們去上課或接受心理諮商,那是他們自己的課題,你若願意去理解,就是一份尊重。
第9點:試著表達你的期待
如果你覺得父母總看你不順眼,而讓你感到很受傷,你可以試著表達出你的期待,請他們多看見你的優點。但是,請你做好心理準備,他們不一定會因此改變,甚至,不願意改變才是常態。你肯定會感到期待落空,你需要為自己的失落負責,因為這是你自己的課題。
第10點:記得照顧自己的內在
當你明白了這些,你需要做的,不是去改變你的父母,更不是去證明「我是對的!」或「父母是錯的!」,而是回頭照顧自己的內在。得不到父母肯定,你可以自己肯定自己;認為父母看你不順眼,那你更要懂得欣賞自己。當你長大後,有時候得放棄去符合父母的期待,並且想想,你對自己的人生期待是什麼呢?這才是最重要的。
受傷的孩子背後常有壞掉的大人,而壞掉的大人過去也曾是受傷的孩子。也許你正是受傷的孩子,但你是有機會不要成為壞掉的大人。
本篇文章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