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一點也不溫柔優雅,弄錯方向還會逼死自己!心理師:不妨試試「溫和而堅定」
育兒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時而讓家長們眉頭深鎖、時而感動驕傲。
尤其在教養形式上,傳統亞洲父母更偏向於權威式教育,像是我們已為人父母的這一代,大多是被打大的。
但在工作與家庭的拉扯下,多出心力與孩子周旋並不容易,畢竟比起以往「打罵」就完事了的方便行事,正向教養難度顯然更高,不少家長無形中心力交瘁、抑或是懷疑自己。
心理師安提醒,正向教養應是「溫和」堅定,而不是「溫柔」堅定;因為看到太多家長弄錯方向結果逼死自己,因此有感而發。
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如果認為是「溫柔」,很容易掉入一個自己都沒有發覺的陷阱,會誤以為當家長必須要好聲好氣,好言好語,不能發怒不能激動不能有任何情緒,而這是錯的!
小孩,尤其是幼童,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聲調」、「表情」、「動作」等等的非語言訊息。
如果家長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語調,讓孩子接收到的語言都輕輕柔柔,舒舒服服,完全沒有差異,那他根本無法學會分辨這些文字真正的用法,也感覺不到家長真正的意圖。
(孩子有可能會聽不懂你的意思。)
緊急又危險的時候就是會大聲;趕時間的時候語速就是會飆快;不耐煩的時候就是會臭臉,用詞也會縮短。
事態嚴重的時候,表情就是會嚴肅,語調就是應該要低沉,眼神就是要銳利;愉快的時候聲音就是輕快,表情就是放鬆,肢體就是外放。
就算家裡的孩子是高敏感兒,需要把這些表現的幅度都縮減一點,都還是不能把他完全關掉。
如果小孩感受不到非語言訊息,他就會「聽不懂」。
「溫柔」的語調和表情傳遞出來的訊息就是「你現在不需要做任何調整,現在的狀況大家都很舒服」。用這樣的方式向幼兒提出要求,會成功的話只是因為他剛好覺得願意配合。
所謂的溫和,是不使用攻擊性、威脅性、羞辱性、命令性的語言。我們對「詞彙的選用」是溫和的,而不是態度。
我們可以很用很嚴厲的表情和口吻說:「我們現在必須回家,我希望你現在就從樓梯上下來!」這樣算是溫和,甚至連提高音量都可以。
我們的憤怒、不耐煩、焦躁、疲倦⋯⋯所有的情緒都可以包括在裡面,孩子需要知道。
那什麼是堅定?堅定指的是「行為」,用來讓孩子理解「我是認真的需要你現在照我說的去做」。
面對幼兒,光是只有使用語言是不夠的,因為他們內在的衝動遠超過自我約束的能力,而且調控專注力的能力也還很差。
也就是說,當他看到最喜歡的玩具的時候,整個人興奮起來,什麼都聽不到了;他在公園裡快樂的跑來跑去的時候,我們怎麼喊,都進不到他的腦袋裡。
所以我們需要搭配「堅定」,讓我們「溫和」的指令可以被接收。
最基本的堅定就是,直接走到小孩面前,定住他的身體。孩子發現身體被限制了,注意力就會轉到我們身上。
這時,就是使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小孩:「我們再五分鐘以後必須要回家了。」然後把手放開,給他說好的那五分鐘。
時間到的時候,再走到小孩面前,定住他的身體,看著他的眼睛說:「五分鐘到了,我們回家。」
然後小孩就會大哭大鬧,不要不要不要,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
這沒關係,還想玩不能玩本來就會不高興。不高興是可以的,但是繼續玩是不可以的。
這是「堅定」最關鍵的時刻。所謂的堅定,就是我們不能在這時退讓,要承受得住孩子的崩潰或哭鬧。
有時等蕃茄喊累了聲音比較小了,就跟他說:「有點晚了,你應該也累了,我們回家吃點心吧。」
有時她情緒一上來,很兇很大聲地說:「我已經給你五分鐘了,你可以哭,但是我們就是需要回家!!」
有時小孩根本無法處理,她會很認真嚴肅地說:「現在就是得回家了。如果你不願意自己走,我會直接抱你回去。」然後小孩可能就自己走了,也可能她得直接扛著一個尖叫的野獸離開。
如果在這邊妥協了,「堅定」破功,一切就會前功盡棄。
當然實際上的狀況不見得一定踩這麼死,有時她也會接受小孩的協商,但是最終總是得回家的。必須要回家的那個時候,不哄不騙,堅定地把孩子帶回去。
結果就會變成家長從頭到尾好聲好氣,結果孩子充耳不聞,家長卻也拿他沒轍的狀況了。
總之,正向教養一點也不溫柔優雅,正向教養是非常真槍實彈,充滿各種血淚的。
有家長反應自己比較喜歡溫柔方式,心理師安補充表示:「溫柔本來就是可以的,只是在說明做不到溫柔並不等於失敗;而溫柔也只是正向教養的其中一個選項,不是一個標準。
沒有溫柔並不是罪過,也不等於就會傷害小孩。」
大家覺得呢?小編覺得受用,因為小編也是常常逼自己好好說話,最終卻不小心妥協的那個父母......並且時常因為壓不住,變成時而暴怒、時而溫柔,真的是逼死自己。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由【心理師 安】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高敏感 x 蕃茄家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正向教養應是「溫和」堅定
近幾年「正向教養」觀念逐漸生根,大家開始嘗試以更尊重孩子的方式溝通、對話,其中耳熟能詳的「溫柔而堅定」口號,更是許多爸媽努力執行的目標。但在工作與家庭的拉扯下,多出心力與孩子周旋並不容易,畢竟比起以往「打罵」就完事了的方便行事,正向教養難度顯然更高,不少家長無形中心力交瘁、抑或是懷疑自己。
心理師安提醒,正向教養應是「溫和」堅定,而不是「溫柔」堅定;因為看到太多家長弄錯方向結果逼死自己,因此有感而發。
為什麼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如果認為是「溫柔」,很容易掉入一個自己都沒有發覺的陷阱,會誤以為當家長必須要好聲好氣,好言好語,不能發怒不能激動不能有任何情緒,而這是錯的!
幼童可能會「聽不懂」
如果我們真的這樣認為,第一我們很可能會對自己有完全不合理的要求,第二很可能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第三孩子甚至有可能完全不甩我們,最後只好變成大發飆,然後對自己超級失望,卻完全不知道是一開始就誤解了自己該做的事。小孩,尤其是幼童,他們對語言的理解,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聲調」、「表情」、「動作」等等的非語言訊息。
如果家長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語調,讓孩子接收到的語言都輕輕柔柔,舒舒服服,完全沒有差異,那他根本無法學會分辨這些文字真正的用法,也感覺不到家長真正的意圖。
(孩子有可能會聽不懂你的意思。)
緊急又危險的時候就是會大聲;趕時間的時候語速就是會飆快;不耐煩的時候就是會臭臉,用詞也會縮短。
事態嚴重的時候,表情就是會嚴肅,語調就是應該要低沉,眼神就是要銳利;愉快的時候聲音就是輕快,表情就是放鬆,肢體就是外放。
就算家裡的孩子是高敏感兒,需要把這些表現的幅度都縮減一點,都還是不能把他完全關掉。
如果小孩感受不到非語言訊息,他就會「聽不懂」。
「溫柔」的語調和表情傳遞出來的訊息就是「你現在不需要做任何調整,現在的狀況大家都很舒服」。用這樣的方式向幼兒提出要求,會成功的話只是因為他剛好覺得願意配合。
溫和、堅定的定義
那如果平常的樣子都應該要保持,什麼叫做「溫和」?所謂的溫和,是不使用攻擊性、威脅性、羞辱性、命令性的語言。我們對「詞彙的選用」是溫和的,而不是態度。
我們可以很用很嚴厲的表情和口吻說:「我們現在必須回家,我希望你現在就從樓梯上下來!」這樣算是溫和,甚至連提高音量都可以。
我們的憤怒、不耐煩、焦躁、疲倦⋯⋯所有的情緒都可以包括在裡面,孩子需要知道。
那什麼是堅定?堅定指的是「行為」,用來讓孩子理解「我是認真的需要你現在照我說的去做」。
面對幼兒,光是只有使用語言是不夠的,因為他們內在的衝動遠超過自我約束的能力,而且調控專注力的能力也還很差。
也就是說,當他看到最喜歡的玩具的時候,整個人興奮起來,什麼都聽不到了;他在公園裡快樂的跑來跑去的時候,我們怎麼喊,都進不到他的腦袋裡。
所以我們需要搭配「堅定」,讓我們「溫和」的指令可以被接收。
最基本的堅定就是,直接走到小孩面前,定住他的身體。孩子發現身體被限制了,注意力就會轉到我們身上。
這時,就是使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小孩:「我們再五分鐘以後必須要回家了。」然後把手放開,給他說好的那五分鐘。
時間到的時候,再走到小孩面前,定住他的身體,看著他的眼睛說:「五分鐘到了,我們回家。」
然後小孩就會大哭大鬧,不要不要不要,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
這沒關係,還想玩不能玩本來就會不高興。不高興是可以的,但是繼續玩是不可以的。
這是「堅定」最關鍵的時刻。所謂的堅定,就是我們不能在這時退讓,要承受得住孩子的崩潰或哭鬧。
必須承受得住孩子的崩潰
實際上怎麼做?安表示要看孩子的個性和當下情況。她通常有很多方法交替使用。有時等蕃茄喊累了聲音比較小了,就跟他說:「有點晚了,你應該也累了,我們回家吃點心吧。」
有時她情緒一上來,很兇很大聲地說:「我已經給你五分鐘了,你可以哭,但是我們就是需要回家!!」
有時小孩根本無法處理,她會很認真嚴肅地說:「現在就是得回家了。如果你不願意自己走,我會直接抱你回去。」然後小孩可能就自己走了,也可能她得直接扛著一個尖叫的野獸離開。
如果在這邊妥協了,「堅定」破功,一切就會前功盡棄。
當然實際上的狀況不見得一定踩這麼死,有時她也會接受小孩的協商,但是最終總是得回家的。必須要回家的那個時候,不哄不騙,堅定地把孩子帶回去。
做不到溫柔不等於失敗
這裡又回到一開始的「溫和」。如果我們誤以為是「溫柔」,最後非常有可能無法「堅定」。因為一旦要堅定,家長的情緒其實很容易被激起來,雖然並不一定會大吼大叫,但是絕對不會很溫柔。結果就會變成家長從頭到尾好聲好氣,結果孩子充耳不聞,家長卻也拿他沒轍的狀況了。
總之,正向教養一點也不溫柔優雅,正向教養是非常真槍實彈,充滿各種血淚的。
有家長反應自己比較喜歡溫柔方式,心理師安補充表示:「溫柔本來就是可以的,只是在說明做不到溫柔並不等於失敗;而溫柔也只是正向教養的其中一個選項,不是一個標準。
沒有溫柔並不是罪過,也不等於就會傷害小孩。」
大家覺得呢?小編覺得受用,因為小編也是常常逼自己好好說話,最終卻不小心妥協的那個父母......並且時常因為壓不住,變成時而暴怒、時而溫柔,真的是逼死自己。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由【心理師 安】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高敏感 x 蕃茄家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