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當妳很孤單的時候,他也很孤單。」《不夠善良的我們》提醒著婚姻中的彼此:也許你的表面需求不是真實需求?

「當妳很孤單的時候,他也很孤單。」《不夠善良的我們》提醒著婚姻中的彼此:也許你的表面需求不是真實需求?

婚姻中,有數不清莫名其妙的爭吵摩擦、有夾在家人之間的矛盾與尷尬、有各種百思不得其解的為什麼,當然,也有倆人無須言語的默契。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終於完結,不只單身男女看得過癮,已婚夫妻們更是有種莫名的熟悉......

對自己的缺乏有誤解?

每段婚姻都有自己的故事,透過《不夠善良的我們》,你看見了什麼?

兩性、親子作家羽茜認為,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缺乏有所誤解。就像何瑞之,以為自己缺乏的是一個可以搞定一切,讓媽媽對自己露出笑容的太太,而實際上缺乏的是走出母親的情緒勒索,停止用自己的放棄選擇,來讓母親滿意的勇氣。

簡慶芬以為自己缺乏的是一個能夠肯定自己、愛自己的男人,為此她用努力付出和討好他身邊的人來爭取,但她缺乏的其實是無條件的愛自己和自我肯定。

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何瑞之|簡慶芬|夫妻|婚姻|作家|兩性關係|夫妻關係|夫妻相處

何瑞之、簡慶芬其實很像

兩個對自己實際上的缺乏誤解很深的人,在錯的對象身上索討錯的東西,當然兩個人都無法得償所望。

因為真正的任務:「把他人的肯定和自我價值感分離,不再把母親/先生對自己的微笑,當成自己人生的目標」一直沒有真的被執行,當然也就無法平撫內心真正的空虛和痛苦。

但這樣看又覺得兩人其實很像呢,只是名詞的代換不同,如果能夠有一個人看見,對方其實和自己一樣陷入了錯誤的迴圈,能對對方說「你一定很痛苦吧」,會不會好一些呢?

誤解之下的傷痕累累

羽茜點出,其實很多夫婦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被某種命運性的東西糾纏在一起,不見得是表面上看起來的互相喜愛或條件吸引,而是內心深處,他們自己都不見得意識得到,卻明確在潛意識運作、操控著他們的選擇的內心苦痛。

他們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內心是很相似的人。就像直覺的知道對方是同類,同樣因為苦尋認同而不可得而痛苦,跟同類在一起可以互相舔拭傷口,但卻誤解、以為自己和這人在一起的理由,是因為這人可以治療自己的苦痛。

最後當然是不可得。當互相舔拭傷口暫時舒緩疼痛都做不到時,兩個人就變成彼此咆哮的困獸,各自都是傷痕累累。

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何瑞之|簡慶芬|夫妻|婚姻|作家|兩性關係|夫妻關係|夫妻相處

你的需求是「虛擬需求」嗎?

想要消除深層的痛苦是基本需求,但浮到意識上時,表面意識所定位的目標,和他們所選擇的手段,卻完全是對自己痛苦的一種解讀錯誤。

當你沒有意識到你的需求是「虛擬的需求」,真正的需求(愛自己,與媽媽滿不滿意無關,也與丈夫滿不滿意無關)就不可能被滿足,與身邊人的關係,也可能永遠就像雞同鴨講一樣:「你/妳為什麼不——」聽起來是指責,卻也是內心痛苦的求救。

「誰來救我?」陷入了死胡同。

一直以來已經退讓到不行了對方還不滿意,到底什麼時候能得到對方的滿意。一直被抱怨和控訴真的好痛苦⋯⋯以上,把對方替換成母親、丈夫、妻子,似乎是誰都說得通。

當妳很孤單的時候,對方亦是

我們可不可能在婚姻裡進一步去認識、去學習意識到「自己的表面需求不是真實的需求?」

去意識到,自己以為的課題,未必是真實的課題?雖然真實的課題未必比誤解的課題更加容易,比方說無條件愛自己,有時可能感覺起來,比「找一個人愛我」、「爭取對方的愛」還要來得困難。

但是當你在處理的是自己「真實的課題」而不是你創造出來的虛空,你的努力也才不會越是努力,越是一場空虛。

羽茜表示,看《不夠善良的我們》讓她想起自己寫過的《在婚姻裡孤獨》;我們都可能會在某些時候,因為結婚成家竟然比單身更孤獨而深感痛苦,但是不要忘了那份孤獨,也是讓我們能夠去傾聽別人,有可能「真實地」彼此靠近的理由。

她曾在《成為母親之後》寫過一段話,讓編輯有感而發,鼓勵她「下一本可以寫婚姻」,因此寫出《在婚姻裡孤獨》。

而那段話就是:「當妳很孤單的時候,他也很孤單。」

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何瑞之|簡慶芬|夫妻|婚姻|作家|兩性關係|夫妻關係|夫妻相處

危機也可能是轉機

有時候看起來完全無解的迴圈,還是有可能成為一種轉機,那就是當我們發現自己和對方的錯誤迴圈竟然如此相像,看見對方的時候,能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的痛苦。

不把對方看成只是「加害者」或只是「自己選錯了的人」,而是就是一個人,跟自己受了同樣的傷,同樣走錯了路,那份超越愛情裡的拯救者/被拯救情節、單純只是把對方看成和自己受著一樣的苦的人而內心浮現的同情和不捨,像同情自己一樣去同情他/她,像對自己伸手一樣去對他/她伸手,給他/她無言的擁抱像只是在對自己說:「一直以來這麼拼命,一定很累很辛苦吧。」

那份很難在自己很痛苦、而且只看見自己痛苦時做到的同情和善意,常常就決定了一對夫妻,會成為彼此真實的內心依靠,或者永遠是「最親近的陌生人」。

先對自己有善意,才能同理

羽茜補充,她覺得婚姻很難的是:在自己很痛苦的時候,要再去主動,先給對方善意和同理。

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有旁人說「彼此都很辛苦呢」,就會引來「他/她有什麼好辛苦的!最痛苦的是我」、「同理他/她?那誰同理我?」這樣的回應。

夫妻之間不是捨不得對方的痛苦,而是變成「誰比較痛苦誰講話大聲」的競賽了......

這樣想想,不夠善良的我們,是「對自己不夠善良」吧。因為一直在奮鬥而不心疼自己,當然也很難有餘力心疼對方。

對自己的善意,真的是起點啊。

本文由【羽茜】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羽茜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從《不夠善良的我們》來認識抖音流行詞 #delulu:過度關注所沒有的東西,讓我們更難感到知足
《不夠善良的我們》8個戳心金句:「我好像好久,都沒有『好快樂』的感覺」真實寫出媽媽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