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健康與疾病> 小心!腸道寄生蟲還存在,最常見的是蟯蟲,最恐怖的是廣東住血線蟲

小心!腸道寄生蟲還存在,最常見的是蟯蟲,最恐怖的是廣東住血線蟲

腸道寄生蟲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普遍流行,是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常見的疾病。過去,我國的此一疾病盛行率不低,然而,隨著環境衛生水準的大幅提升,已有效阻斷部分腸道寄生蟲的傳播,但仍有尚未根除的寄生蟲存在。唯有做好個人清潔,以及養成不生食的習慣,才能阻斷傳播的途徑。

文章目錄

腸道寄生蟲│勤洗手│感染│環境衛生│蛔蟲、鉤蟲、蟯蟲│生食

聽過「蛔蟲、鉤蟲、蟯蟲」嗎?在台灣,年輕的一代或許覺得陌生,但對長輩而言,不僅不陌生,甚至還勾起童年時的回憶──為了檢查有無蛔蟲,要把糞便裝在小小的圓盒內,帶到學校交給老師。如今,蛔蟲檢查不再,但蟯蟲檢查仍持續進行。

腸道寄生蟲感染兩大途徑

不論蛔蟲、蟯蟲或鉤蟲都是「腸道寄生蟲」,主要寄生在腸道內以吸收營養,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部長暨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一旦人體出現腸道寄生蟲感染,多半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腸道寄生感染人體之方式依其病原種類有所不同,大致上可區分為兩種途徑:

.經口食入:如:蛔蟲、鞭蟲、肝吸蟲、絛蟲及痢疾阿米巴原蟲等。大多數的腸道寄生蟲是經由口部進入人體。

.經皮膚穿入:如: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等,經由汙染泥土中的鉤蟲幼蟲穿入皮膚而感染。

紀鑫醫師補充,寄生在人體腸道的成蟲所產之蟲卵隨糞便排出後,直接汙染或經施肥間接汙染土壤及栽種的蔬菜瓜果或水源等。不良的飲食或衛生習慣,例如:生食、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經口食入而遭感染。

腸道寄生蟲│勤洗手│感染│環境衛生│蛔蟲、鉤蟲、蟯蟲│生食

部分寄生蟲銷聲匿跡.蟯蟲依舊常見

過往,台灣的衛生條件不佳,寄生蟲感染的情況相當常見,不過,隨著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大幅提升,加上醫療進步,以及農作物不再使用傳統水肥等因素,已有效阻斷了蛔蟲、鉤蟲或鞭蟲等腸道蠕蟲的傳播。

如今,在台灣,寄生蟲感染的案例並不算多見,紀鑫醫師指出,「當前,臨床上的寄生蟲感染案例,最常見的是蟯蟲,最恐怖的是廣東住血線蟲」。

全世界感染盛行率最高的寄生蟲,非蟯蟲莫屬。紀鑫醫師說,「台灣光復後的數年間,幾乎人人有蟯蟲感染的問題,後來逐漸下降。以北市來說,感染率逐年下降至1%以下」,根據北市教育局統計,111年度的國小蟯蟲檢查陽性率為0.26%。

他指出,蟯蟲是一種小而白色的腸道寄生蟲,又名為「針狀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大腸和直腸,以腸子裡的食物做為營養。「感染後,大多數人的症狀不明顯,不像蛔蟲感染的人會有吃很多,卻一副面黃肌瘦的狀況。蟯蟲感染不會肚子痛,偶爾食欲差,並不容易被診斷,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肛門搔癢,容易讓人晚上睡不好。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晚上睡覺翻來覆去,還會不斷伸手抓屁股,或是把屁股翹起來,建議就醫檢查」。若是遲遲未發現異狀,讓蟲子愈長愈多時,很有可能會塞住腸子。

紀鑫醫師表示,「雖然感染症狀不明顯,但有父母的眼睛很尖,發現孩子的大便中有約1公分類似米粉的東西,還會動來動去,於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檢查後,確認是感染蟯蟲」。他補充,有時也可能在患者的肛門或床上發現成蟲。

他也曾碰過小女孩的會陰部分泌物增加,被父母帶到醫院檢查,經測試後,確認是蟯蟲感染。紀鑫醫師解釋,「通常蟯蟲夜晚會爬到肛門口產卵,迷路的蟲子逆行往陰道方向爬去,於是引起陰道感染而出現會陰分泌物增加」。


恐怖的廣東住血線蟲

為何說廣東住血線蟲最恐怖?因為此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且可能危及生命。

紀鑫醫師表示,曾診治過一個孩子,送來醫院時,有發燒、頭痛、嘔吐等症狀,經檢查後,確診為嗜伊紅性腦膜炎,「這是由廣東住血線蟲引起的腦膜炎,嚴重時,可能致死」。

他指出,「孩子為何會感染?在詢問過接觸史後,原來是家長吃蝸牛,還沒吃下肚前,先被小朋友拿來玩,玩過後,沒洗手就拿食物吃。蝸牛上的黏液有廣東住血線蟲的幼蟲,就這麼被孩子吃下肚」。

紀鑫醫師表示,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汙染的水或生菜(菜葉被受感染蝸牛爬過,沾染到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


腸道寄生蟲│勤洗手│感染│環境衛生│蛔蟲、鉤蟲、蟯蟲│生食

蟯蟲感染治療方式

確定是蟯蟲感染,治療方式是吃打蟲藥,紀鑫醫師表示,「治療通常需要兩次療程,第一次治療殺死成蟲,但可能殘存蟲卵,因此,兩週後,再吃一次,以徹底消滅蟯蟲。不要小看蟲卵,雖然雌蟲產卵後會死亡,但一次可產1萬顆卵」。蟲卵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約4~5小時後具有傳染能力,於另一個宿主中接續下一個生活史。

他提醒,「由於蟯蟲很容易相互傳染,所以,家中只要有人感染,同住的家人也需要同時一起治療。還有蟯蟲只要一點點食物就能存活,因此,必須在早上空腹時服藥才有效」。

另外,同步進行以下事項:

1.床單、內衣褲最好以熱開水燙洗或浸泡於肥皂水一天,並在陽光下曝曬4小時以上,以殺死蟲卵。

2.白天打開窗戶,讓室內接受陽光曝曬,以殺死蟲卵。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都要洗手,以及時常修剪指甲。

4.避免咬指甲和抓肛門的動作,降低重複感染的機會。紀鑫醫師解釋,「屁股癢,小孩用手抓了之後,手指沾到蟲卵,又放進嘴巴咬指甲,就又把蟲卵吃下去」。

腸道寄生蟲│勤洗手│感染│環境衛生│蛔蟲、鉤蟲、蟯蟲│生食

預防寄生蟲感染方式

由於蟯蟲感染的好發族群為3~7歲幼童,如家庭小孩人數愈多或環境愈擁擠時,其家人的感染率愈高。紀鑫醫師表示,蟯蟲以蟲卵為主要的傳染媒介,而蟲卵可經由汙染的飲食、物品或手指等吃下蟲卵,或吸入附著在空氣灰塵中的蟲卵而感染(蟯蟲的蟲卵需要透過顯微鏡才可觀察到,輕盈到可以在空中飄,的確有可能吸入體內)。

因此,最佳的預防方式如下:

1.勤洗手,尤其飯前、便後都要洗手。

2.經常修剪指甲,避免藏汙納垢。

3.儘量避免在地上玩耍。

4.儘量避免咬指甲或抓肛門動作。

曾有常去沙地玩的孩子,感染蟯蟲,因此,紀鑫醫師提醒父母,「玩沙是許多孩子喜歡的活動,玩沙後,務必先洗手,再拿東西吃」。

台灣的衛生環境好,好些寄生蟲幾乎銷聲匿跡,但除了蟯蟲之外,也還是有其他寄生蟲的存在,例如:常見於淡水魚中的肝吸蟲、海獸胃線蟲,或是生豬肉、生牛肉中的絛蟲等,紀鑫醫師建議,「不要生食生魚片或肉類,煮熟後再吃,可避免把寄生蟲吃下肚」。

此外,出國旅行也要注意,不論到哪裡都要做好個人衛生、避免生食,還有不要赤腳踩在地上,以避免把國外的寄生蟲帶回國!


蟯蟲感染檢查方式

檢查是否有蛔蟲或鉤蟲感染,需要大便檢體,但以此方式檢查蟯蟲的準確度很低,最準確的方式是「膠紙肛圍擦拭法」檢驗蟲卵。

紀鑫醫師指出,蟯蟲會於晚上在肛門口產卵,因此,早上起床時,還沒大便前,用透明膠紙在肛門口周圍擦拭數次。然後,在顯微鏡下尋找蟲卵,準確率可達80~90%。

雖然蟯蟲的感染率低,可是只要吃進蟲卵或是肛門碰到都有可能感染蟯蟲,所以,教育部的《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至今仍將「肛門黏貼試紙法」檢查列為小學一年級、四年級的常規檢查項目。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食品中毒案件數TOP5!「黃麴毒素」排不上前5!第一名竟是「它」,5大致病因素傳染途徑一次看
2歲男童眼內取出6隻活蟲!醫師:與飼養寵物有關,切記定期幫寵物驅蟲,接觸後一定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