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月經來不能拜拜」?你該知道月經歧視、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對女性的身心傷害
月經來,不能進廟拜拜?台灣社會傳統習俗對月經還仍有一些污名化與歧視,被認為是「不潔淨」的,因此通常被禁止進入廟宇,或其他神聖場所以及慶典。或者問你,購買或手拿生理用品時會不會遮遮掩掩?為何被別人看到衛生棉會感到尷尬?買尿布、買衛生紙都可以大方掛在手上拿回家,但買生理用品卻很需要袋子包裝。
月經歧視、月經污名化,戕害女性身心
許多國家也有所謂的「月經歧視」「月經污名化」,以尼泊爾來說,過去甚至有地方的習俗是,當女性月經來時不能做飯或與家庭中的男性成員接觸,必須離開家中,到被他們名為「月經小屋」的地方隔離(甚至得跟動物們擠在一起),一樣是把月經視為不潔。
月經是大部分女性每月經歷的生理現象,如果以一次七天來計算,一生當中處於經期的日子很多,會陪伴著大部分女性度過近四十年的時光,約為三千天。本該被認為是平常之事,但卻仍有不少女性對此有難言之隱。當性別議題受到重視,「月經平權」也逐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
翻轉台灣廟宇的月經禁忌
日前,為了響應5/28世界月經日,新北社會局於鶯歌區永福宮廟埕舉行活動,倡導「女子事大聲說」,串聯廟宇,翻轉台灣廟宇的月經禁忌,呼籲大眾應正向面對月經議題。
活動會場佈置運用大量紅白配色用品,搭配月經議題展覽牆及生理用品展示,希望大家理解「月經來,一樣可以拜拜」,請自在地面對正常生理現象,不該套上任何濾鏡。
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女性的額外付出
另外,「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也是國際共同重視的問題。「月經貧窮」是指一群經濟弱勢的女性,因為無法取得充足且適當的生理用品,導致生理疾病及心理健康,影響就學及就業,並將長期影響生活,陷入弱勢的惡性循環。
「月經不平等」則為女性因月經,而於身體與財務上受到不同於男性的影響,部分甚至因為月經而加重其社會弱勢狀況 。因此,這不僅是健康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宣言:「月經並不是一個女孩或婦女的議題,而是人權議題。 」
依據內政部在2015年的統計數據,每位臺灣女性平均一生約花費新臺幣約9.12萬元購買生理用品。在男女薪資結構不平等狀況下,女性卻必須額外購買生理用品,確實是一筆財務負擔。更別說可能還得服用止痛藥,或是添購保健食品來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素。
為了節省花費,會拉長生理用品使用時間?
有調查顯示,部分女性為了節省花費,會拉長生理用品的使用時間,這不僅增加不適感,也提高婦女疾病的風險。根據小紅帽的調查顯示:「約有9%的人,曾陷入月經貧窮的困境,在購買生理用品與其他日常必需品中,出現兩難的窘境;更有14%的人,因無法負擔購買生理用品所需的花費,而長期感到壓力。」
上述的月經議題,值得大家不分性別來重視,支持相關單位的活動,除了幫助面臨「月經貧窮」的人,更應該從自身做起,讓這件多數女性一生中都必須長期經歷的事,不再成為一種必須遮掩,或難以啟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