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晚生意想不到的獨特現象:母親較長壽且較不會體罰或言語暴力

晚生意想不到的獨特現象:母親較長壽且較不會體罰或言語暴力

高齡產婦面臨的生產風險大家耳熟能詳,但在外媒歷來報導中,高齡父母卻可能在生理心理上擁有獨特優勢,能在適齡階段生育仍是最佳選擇,但若機緣使你成為晚生父母,也能把握晚生的優勢,享受育兒。

文章目錄

晚生|親子|懷孕

美國自由作家涅斯蘭尼克(Tiffany Nieslanik)從35-40歲生了三個孩子。身為高齡產婦、比孩子的同儕的爸媽稍微年長的大齡父母,她很樂在其中。比起很多年輕媽媽,她更少了怨懟。

她在網路媒體《Business Insider》分享,她很慶幸,從二十多歲到三十出頭那幾年,都因為沒有孩子而能隨心所欲地生活,花了幾個月遊遍歐洲;從西岸舊金山到東岸的華府,幾乎住遍美國;嘗盡自己喜歡的職涯路,還有時間跟精神參與成功的新創公司。而當了媽媽之後,她更感受到,自己在財務跟心理上,都更成熟、更有韌性,也更能擔起做父母的責任,得以給孩子更好的照顧。這跟17歲就生了她的媽媽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涅斯蘭尼克的感受,並非一廂情願的幻想。彙整《紐約時報》、《福布斯》(Forbes)雜誌、《時代》(Time)雜誌與《石英財經網》(Quartz)的報導,歷來的研究,證實了她的想法,也安慰了晚育父母的心。這些研究指出了較晚生小孩的父母,跟他們的孩子,有哪些好處。

對媽媽們而言,晚育竟然讓她們比較長壽。波士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跟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33歲之後才生第一胎的女性,預期壽命比較長,而且活到95歲的機率更大。

丹麥針對四千多名母親的研究還發現,年齡較高才生產的母親比較不會對孩子體罰或言語暴力。

晚育父母 更有餘裕照顧孩子

另一方面,較晚生孩子的父母,也真的比較有餘裕給孩子更好的照顧。

《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的一篇研究分析英國三萬多名九個月大、二萬多名三歲、二萬多名五歲孩子的成長,比較在20歲跟40歲生產的媽媽的孩子就醫狀況。結果發現,40歲才當媽媽的人,她們的孩子因為意外受傷而需要醫療照顧或住院的風險都明顯較低,免疫接種的情況比較完整,語言發展比較好。此外,較高齡才生產的媽媽自己遇到社交與情緒困難的比例也比較低。

瑞典針對150萬人的研究還發現,比起同一個家庭、但媽媽較年輕時就出生的手足,在媽媽比較高齡時才出生的孩子,身高較高,在智商測驗與標準化考試中的成績都較高,輟學的可能性較低,上大學的機率更大。

究其原因,就跟涅斯蘭尼克想像的類似,因為父母在比較年長時,個性已經比較成熟,更期待孩子出生,在職涯中也已經有些基礎,而且有更好的財力,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照顧跟學習方面的支持。

不過,這並非鼓勵晚婚晚育,因為晚育也有相對的風險。《人口與發展評論》(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彙整,醫學也已經證明,父母晚育的嬰兒在出生時出現唐氏症等問題的可能性較高,在之後更有可能出現自閉或阿茲罕默等症狀。

而且,最根本的問題是,年齡愈大,懷孕就更困難,也讓當爸媽的夢想更難實現。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家有小烏龜,在家就能加強語言力的10個技巧【小烏龜世代】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晚生世代】當台灣一年有3成寶寶由高齡產婦生育,晚生父母如何改變家庭樣貌?
【母親群像 】戳破當媽媽的粉紅泡泡!柴女阿美:沒有人告訴你育兒之路就是這麼辛苦,但是,一切都會好的!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