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曾宇謙: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

曾宇謙: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

(於 2015-08-01出刊)剛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的曾宇謙,對於比賽成敗一向看得很開,認為外界的追捧都是一時的,清楚知道「我還是同一個我」。

文章目錄

曾宇謙|小提琴

二十歲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剛獲得有「古典音樂界奧運」之稱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

四年一度的比賽,音樂人形容是音樂界的奧運,獲獎代表著,曾宇謙再也不需要靠比賽獲得知名度,已真正晉升為演奏家了。

曾宇謙是台灣第一個得到這樣音樂界殊榮的人。得獎後,他在臉書上寫著:「我以來自台灣為傲」,讓許多台灣粉絲跟著他一起激動,也對這個年輕人的成長之路充滿了好奇。

曾宇謙出生於「平凡、中產」的家庭,爸爸是大學講師、媽媽是代課老師,沒有雄厚的資產,也沒有音樂淵源。平常人家冒出個天才兒童,對父母來說壓力很大。

十三歲時,考上美國頂尖的寇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學校規定學生未滿十六歲,需家長陪同,讓爸爸曾憲宏陷入人生大抉擇。由於一直以來都是爸爸陪著曾宇謙練琴,所以,為了兒子的前途,曾憲宏打算辭掉工作,陪他赴美就讀。

當時的曾宇謙並不懂爸爸的掙扎。正當爸爸猶豫不決,曾宇謙霸氣的說:「你就遞辭呈了吧,以後我再補給你。」後來爸爸真的辭去大學教職到美國陪伴曾宇謙,媽媽則繼續擔任代課老師,留在台灣照顧弟弟。

如今沉穩的曾宇謙,想起當年小屁孩的行徑,有點慚愧的笑著說:「很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然而來自親友、贊助人的壓力,堆到了曾憲宏的肩頭,也間接影響曾宇謙。「我的壓力是,所有人的壓力,再加上我爸給我的壓力。」因此曾宇謙以更勤奮的練習、更出色的成績來回報爸爸的犧牲。

這也是為什麼回到台灣之後,許多人除了關注曾宇謙之外,也關注他的父母和成長背景。

「宇謙爸爸,恭喜你,終於熬出頭了!」在曾宇謙回台灣的一場演奏會之前,曾憲宏被親友團團圍住。這聲「終於熬出頭了」,並不是對著曾宇謙說,因為比起他,曾憲宏才是在兒子邁向樂壇巔峰之路上,真正備受煎熬的人。

有天分的孩子很多,但像曾宇謙一般,同時擁有堅韌意志和正向思考的人就難找了。

十五年的比賽生涯,讓他對於一時的成敗看得很開:「比賽是五○%的實力和五○%的運氣。」對於勝利,他覺得「名利都是附帶的」,遇到不公平的評審,他也很積極正面:「勉勵自己把實力差距拉得更大,這樣裁判才不能太明顯的淘汰我。」

「我一直都覺得我可以,」曾宇謙堅毅自信、天賦異稟,一路從「天才兒童」走到「台灣之光」,卻沒有半點張狂,反而更沉住氣提醒自己要紮穩馬步,專注在古典音樂。因為外界的追捧都是一時的,「我還是同一個我。」

Q:成為一流的音樂家不是一般平凡家庭可以負擔的夢,這是為什麼大家對於你出生中產家庭卻拿下大獎,非常好奇。當初,你的爸媽是如何決定讓十三歲的你出國念書?

A我考上寇蒂斯音樂學院時,朋友跟我爸媽說,一年大概準備個台幣兩、三百萬元「就」夠了,但兩、三百萬元對我們家來說根本不可能。後來,實際上到美國的花費,一年也差不多一百萬元。但一百萬元對大部分的家庭來說,也可能是一整年的家庭收入。

小時候我不懂爸媽的壓力,只覺得說:「我就考上了,你又不讓我去?」我看我爸一直猶豫要不要辭職陪我去美國,我就跟他說:「好,你就遞辭呈了吧!反正以後我再補給你。」但說實在,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

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很大膽,也很感謝我爸爸相信我的鬼話。當然,那時候是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所有親朋好友都覺得我爸很傻。很多人都跟他說,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小孩是天才,為了去美國,房子、車子都賣掉,回台灣還要租房子……後來,我們拿到贊助,才解決經濟上的問題。

爸爸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在美國的那四年,我們幾乎沒有出去玩。華盛頓離費城不過兩個小時車程,我們也都沒去過。因為總覺得有贊助人的壓力,錢不能亂花。

Q:你從小就出國,走上專業音樂家的道路,過程很辛苦,會覺得犧牲很多嗎?

A我小時候很開朗、很活潑,常常在國家音樂廳玩椅子,因為椅子會自己彈回去,我就一直坐下又站起,不然就是滿場跑,工作人員都會跟我爸說:「曾爸爸,你管一下。」

但出國後,因為贊助人的壓力,有時候我練完,或是想休息,他就會覺得我練得不夠,這樣會對不起贊助人。我爸媽的壓力是親友的眼光,加上贊助人的期待;我的壓力是親友、贊助人,加上我爸媽給我的壓力。無形之中,我就變得比較沉穩,沒那麼外向。

我覺得可以把音樂當成興趣,可以培養氣質,但若是要走上專業,真的是比較辛苦,要非常有興趣才能撐下去。像我現在學了十五年,要忍受幾乎每天不間斷的練習。很多運動,像是籃球我就不能碰,因為必須要小心手的安全。

而且,我們一家因為分隔兩地,上次全家旅行已經是十年前一起去屏東了吧。當然會犧牲到一些生活,但對我來說,能在舞台上表演的快樂,遠大於這些東西。

如果我有小孩或學生,除非他們有很高的天分,家裡也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否則我不會建議他們走職業音樂家這條路。

很多學音樂的人,之後都是當老師或進樂團,真正能成為獨奏家的人少之又少。就算是我們寇蒂斯音樂學院,雖然都是非常有天分的小孩,但真的能成為演奏家的,可能好幾年才會有一個。我自己看小提琴這個領域,也平均五年才出一個演奏家。

Q:你十八歲的時候,在美國陪伴你四年的爸爸回台灣,你在美國獨立生活,有沒有遇到什麼挑戰?

A:那時候會覺得,終於沒人管我了,但也覺得很多事情得自己來。在我爸離開美國前,我從來沒有自己煮過飯、洗過衣服。

我爸離開後,因為我常常要出國,辦簽證那些真的很累、很麻煩。有時候,一整天在外面跑,回來還要練琴,滿辛苦的。

有一小段時間,因為沒人盯,我也變得比較愛玩。有時候朋友揪吃飯,接著去哪裡玩,回家就十一點了,所以也是有一天沒一天的練琴。但這樣的時間其實滿短暫,因為很快就有表演,我自己也意識到不能夠這樣。

小提琴家亞莎.海菲茲(Jascha Heifetz)說:「一天不練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琴,樂評會知道;三天不練琴,觀眾會知道。」所以,也慢慢懂得調配自己的時間。

Q:如你所說,成為專業演奏家的路很辛苦,學習過程中,你曾經懷疑過自己嗎?又是怎麼面對比賽的輸贏?

A:我一直覺得我可以,但是,當你還沒有贏得一場關鍵比賽,一切都很難說。

畢竟,音樂比賽不像網球賽,你打出界就是別人得分這麼簡單。音樂比賽有很多評審,他們的意見包括客觀的音準,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對音樂的詮釋以及對演奏者個人特色的喜好,這些都是很主觀的。

我在比賽當中,也遇到很多裁判會因為這些主觀因素,把我的分數打低了。他會說:「我不喜歡你的詮釋。」但是我心裡也會想:「你不喜歡我的詮釋,我也不喜歡你的詮釋啊!」有時候聽那些裁判的CD,也不一定會喜歡他們的詮釋。所以,聽到這種評語,我也覺得「噢,OK」。

比賽對我來說,是五○%的實力和五○%的運氣,而那五○%的運氣,包括其他參賽選手的實力、評審的口味,還有觀眾的喜好等等。

有一次,我參加一場比賽,覺得自己準備滿充足的,不管怎麼樣,應該都能進到決賽。

但是,那一次真的不是非常公平,到最後進決賽的六個人中,有五位是裁判的學生,但這種事情也無法避免!那一次之後,我就勉勵自己應該要把實力的差距拉得更大些,這樣一來,就算裡面有裁判的學生,裁判也不能太明顯的把我淘汰。

Q:成為音樂家的過程,必須經歷很多比賽,以比賽論輸贏很殘忍,你怎麼看待比賽?又怎麼面對撞牆期?

A:比賽時是會緊張的,但現在我已經能夠把那個緊張當做一個讓我表演更好的壓力。因為比賽的緊張,會使你更集中,類似運動員會分泌腎上腺素一樣?。如果沒有那樣的緊張感,在舞台上是不可能會表現得比平常好的。?

比賽也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學習。在比利時舉辦的「二○一五年伊莉莎白王后音樂大賽」(Queen Elisabeth Music Competition),最後進入決賽的十二個人,會被關在森林裡的一棟建築物裡。規定不能帶任何的電子用品,在一個星期中,要學會一首新的協奏曲跟樂團一起合奏。

那時候會覺得自己與世隔絕。除了彩排時有機會出來,其他時間都是在那棟建築物裡,連三餐都在裡面吃。每個人的房間都是有隔音的,可以練到很晚都沒關係。我也發現,有些人真的是從早練到晚,也有些人幾乎沒在練琴。

我自己每天平均練四個小時,我覺得練習超過六小時,手指、身體的負荷都太大了,反而會影響舞台上的表現。

在裡面,發呆的時間也占滿大的比例,有時躺在草地上睡午覺,生活變得很單純。但說真的,這樣過一個星期會有點無聊,吃的東西也不太習慣,過沒兩天就覺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出去?」

但是比賽的目的就是要考驗你,身為一個音樂家,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學會對音樂的理解跟詮釋。

在你希望自己不斷進步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有許多擋住自己的障礙物,不斷的比賽也會看到更多、更厲害的選手,特別是愈難的比賽當中??你也才會一直看到自己的障礙。

Q:贏得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A:比賽是一個宣傳的途徑和表演的機會。跟好的樂團、指揮家合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對我來說,名利都是附帶的。

在贏得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後,算是往演奏家的路跨了一大步,也會走得比較順利。因為現在有經紀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年,會有比較好的表演機會。我要好好把握這幾年的關鍵時間,因為四年之後又會有下一個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的得主誕生。

這個領域是很競爭的,必須要不斷往前進。在得了獎之後,那些大家對我期待的壓力,好像也有了出口。接下來就是能「做我自己」,我可以去表演,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相較於同齡的孩子,我的經歷多得多:?比賽去過的國家很多、認識許多不一樣的人、經歷過一些比賽當中的挫折??這些都是同齡的人目前還沒經歷過的,但我都先體驗到了。

Q:不在舞台上演奏的你,平常的休閒生活都做些什麼?

A:我的興趣是吃,一直想要開間異國料理餐廳。但我還是最愛台灣小吃,像是珍珠奶茶、雞排、滷肉飯……我的拿手菜是火鍋,只要把食材照順序放進去,煮一煮就好了。

有時候也打打桌球,但會限制自己打籃球,萬一手腫起來,一、兩個星期可能都不能練琴;有時候也會看電視看到睡著……

流行音樂的話,我喜歡的歌手是林俊傑和傑森‧瑪耶茲(Jason Mraz)。我也喜歡看漫畫《海賊王》、玩遊戲《Candy Crush》,以前也玩過《楓之谷》,這些都是我平常生活中的小樂趣。(逐字稿整理∣劉亦佳)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曾宇謙:感謝爸爸相信我的鬼話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每天玩藝術20分鐘,輕鬆打造孩子的問題解決力
曾因唱不完整「生日快樂歌」被認為是音癡!曾宇謙5歲踏上學琴路,努力證明自己、回報父母的不放棄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