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生產相關> 預產期前一個月死產,悲傷的她不解:「為何只有我一個人還活在悲傷的世界裡。」

預產期前一個月死產,悲傷的她不解:「為何只有我一個人還活在悲傷的世界裡。」

一位在預產期前一個月歷經死產的女性,在Dcard分享她的心路歷程,至今依舊走不出來,知道自己內心已經生病了,但跟老公、媽媽求救,卻不被理解,引發許多女性關注。

對一些準媽媽來說,她們無法順利迎接寶寶誕生,經歷胎兒流產,這樣的悲傷往往難以承受卻又無法傾訴,即便傾訴,可能也難以得到理解與安慰。

根據統計,與生下健康活產嬰兒的女性相比,經歷流產的女性的憂鬱症更為常見,機率高出近四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機率更是高出七倍。(研究資料來源

流產│悲傷│憂鬱

一位在預產期前一個月歷經死產的準媽媽,在Dcard分享她的心路歷程,讓許多媽媽感同身受,特別是同樣經歷過死產、流產的女性。她的分享如下:


寶寶在一個多月前在肚子裡走了,就在預產期的前一個月。至今我依舊走不出來,我知道我內心已經生病了。我跟家人跟老公求救,得到的都是一句不要想太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每天不斷的思考,為什麼會是我。我每天不斷的哭泣,為什麼寶寶要離開我,我好想好想她……在家裡我不敢哭,我只能笑,因為怕影響大家的情緒。所以大家都以為我釋懷了。

我跟我的母親說,我心理好像生病了,我的母親跟我說:妳不會的。我跟我老公說:我好像產後憂鬱症了。我的老公只跟我說:去看醫生就好。

嗯,好像只有我一個人還活在悲傷的世界裡。

再能開心的大笑時,我也以為我可以了,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悲傷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而我也只能默默的哭不出聲。

今天又一次崩潰了,我想寶寶,想我的女兒,好想去找她,但哪裡才能找到她……我知道我必須好起來,這樣才能讓寶寶再回來,但真的好難、好難……


網友紛紛分給予安慰,她在後續更新文章中提到:

「謝謝大家的留言與安慰, 每一則我都有看,真的謝謝大家。其實沒錯,只有我自己才能救贖自己。在崩潰發洩之後,也冷靜了一下自己,後來決定把這篇文章拿給先生看,先生看完之後,紅著眼眶跟我道歉。是啊,他也是在經歷跟我一樣的痛, 而他必須撐起整個家,所以無法一直活在悲傷裡。

「當天他抱著我跟我道歉(但其實他真的也沒做錯什麼)。我們那天一起出門走走,安排了兩天一夜,也訂了下個月出國散散心。他說,寶寶正在看著我們,我們要學會快樂,寶寶才能回來,因為沒有寶寶會喜歡不快樂的父母,我們要開心的過每一天等待寶寶再次找到我們。謝謝大家的安慰,我也會努力讓自己恢復到最好的狀態。真的謝謝大家。」


流產│悲傷│憂鬱

在這裡也要特別指出,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流產後的憂鬱更可能出現在下次懷孕初期,可能是因為這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的時期。

「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三次以上的流產。但實際上,對已經有連續兩次以上流產經驗的患者而言,精神壓力就很大,那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更需要同理與支持!

能獲得另一半的理解與陪伴,是度過失去寶寶悲傷的重要關鍵。有時,死產、流產的媽媽或許會因為太過悲傷,更難看到伴侶的痛苦,尤其是當兩人處理悲傷的方式不同時。你的伴侶可能一切如常,但你可能一直在哭,你很難接受伴侶居然沒有明顯的痛苦情緒,感到自己被遺棄,你的伴侶已經「繼續前進」並忘記了孩子。

人們很容易誤解這一點,對方可能只是沒有表現出悲傷,而非沒有悲傷的情緒,盡量尊重你們的差異,不要過度解讀。悲傷不會消失,在悲傷中保持耐心和相互理解會讓你們更親近,而不是讓它讓你們更疏遠。

而對死產、流產女性本身而言,請試著採取以下的方式度過悲傷:

  • 盡量不要把隱藏情緒。有些人擔心這是「浪費時間」,也不會有人理解,請不要這麼想,重要的是找人傾訴。
  • 考慮與其他有類似經驗的父母取得聯繫。與理解的人討論問題確實很有幫助。
  • 嘗試寫下你的想法和擔憂。許多人用寫日記來釋放情緒、恐懼和焦慮。
  • 有些家庭可能早就為寶寶準備好出生用品,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去收拾。
  • 特別給自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讓自己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