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婦幼天地】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5大症狀,診斷須結合多項檢查,必要時進行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0%~15%的育齡女性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一疾病在40歲以下的女性中較為常見,特別是20~40歲之間的女性。
子宮內膜組織偏離應生長位置
所謂的「異位」就是偏離了原本應該生長的位置,因此,這個疾病用白話來說,就是指子宮內部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到子宮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的地方,如:子宮肌肉層、卵巢、輸卵管或腹腔內腹膜。
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仍會隨月經週期發生變化,導致局部出血、發炎,甚至形成疤痕而造成嚴重沾黏。例如:跑到子宮的肌肉層裡面之後,因為隨著月經週期反覆出血發炎,會使子宮變得異常肥厚,導致所謂「子宮肌腺症」的發生。
5大症狀.須高度懷疑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出現以下5大症狀時,須高度懷疑子宮內膜異位症:
1.超級嚴重的經痛
不管是骨盆腔的內膜異位或者子宮肌腺症,嚴重的經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很多病人主訴就是痛到在地上打滾,常常吃止痛藥,但也只能部分緩解。
2.經血過多
有些嚴重的患者,會抱怨月經經血像關不緊的水龍頭般,一直流,可能表現出每天經血量過多,或者整個月經來潮的時間超過一週,甚至兩週以上,這可能是子宮體本身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子宮肌腺症之表現。
3.骨盆腔疼痛
除了經痛外,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造成經常性或持續性且原因不明之慢性骨盆腔疼痛,這種痛是跟月經週期無關,患者時時刻刻都會感到疼痛。
4.不易受孕
約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能面臨不孕問題,這當中可能是因為輸卵管沾黏或子宮肌腺症過於嚴重所導致。
5.性交疼痛
如果內膜組織深深植入骨盆底,造成局部疤痕組織與炎性反應的話,性行為時或性行為後會感到疼痛。
確診須綜合多項診斷方法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身體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或甚至需要手術檢查。常用的診斷方法如下:
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
.病史詢問:醫師會詢問患者的月經週期、經痛程度、性交疼痛、排便或排尿困難及疼痛等症狀。
.身體檢查:進行骨盆檢查,檢查有無骨盆疼痛、觸診有無發現異常的結節或增生的腫塊等。
影像學檢查.臨床上目前最主要之診斷工具
.超音波檢查:經陰道超音波可診斷子宮本身的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子宮肌腺症,也能協助發現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瘤,即俗稱的「巧克力囊腫」,但對於較小的異位病灶、骨盆腔內瀰漫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不夠敏感。
由於沒有過性行為之患者,不適合做陰道超音波,會建議在看診前先多喝水,讓膀胱充滿尿液,這時做經腹部的超音波會較為準確。或者可考慮經肛門超音波,也是非常準確的檢查方式。
.磁共振成像(MRI):MRI對於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較為準確,特別是對於深部浸潤性內膜異位症(DIE)和較小的病灶,能夠有更精準的手術前診斷。
腹腔鏡檢查
.如果以上檢查都沒發現異常,但患者仍自覺異常疼痛,此時可考慮腹腔鏡檢查:這是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黃金標準。通過腹腔鏡,醫師可以直接觀察腹腔和盆腔內部,並可同時進行組織活檢以確認診斷。
.組織活檢:在腹腔鏡下取下疑似病灶的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以確認是否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其他檢查
.血液檢查(檢測腫瘤指數CA-125之血清標記):CA-125是傳統用來診斷或追蹤卵巢癌之血清標記,雖然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特異性不高,但在部分患者中升高之CA-125可輔助診斷。
.超音波引導下的穿刺:對於難以確診的病灶,可考慮在超音波引導下進行穿刺,取得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需要多種檢查的結合,包括: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必要時的腹腔鏡檢查。每種檢查方法有其優缺點,醫師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手段。早期確診和治療能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個性化制定治療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非外科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荷爾蒙治療、NSAIDs、止痛藥、生活方式調整、針灸和物理治療等。至於外科治療方法,主要有腹腔鏡手術(包括傳統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腹腔鏡輔助陰道子宮切除術、子宮內膜刮除術、剖腹探查手術,還有較新的子宮肌腺症熱消融手術,這是一種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
應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健康狀況和生育計劃進行個性化制定。
【專欄說明】本專欄由三軍總醫院婦產部與兒科部攜手合作,期望以深入淺出的專業衛教內容,讓所有的媽媽寶寶受到最佳守護。
王晨宇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IG:obs_dr_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