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V.S.家庭不是零和遊戲!測驗你的工作與家庭角色平衡現況
文章目錄
雙薪家庭越來越多的今日,長期在家庭與工作之間衝刺來回奔波,成為許多人共同的挑戰。究竟,「工作」與「家庭」怎麼兼顧,如何達到平衡?
工作與家庭難以「完美兼顧」,但可以創造「動態平衡」
我們追求事業成長的時期,也經常是結婚成家甚至生養孩子的時期,每個人肩負的角色相較以往,多了某人的「老公/老婆」,成為「孩子的媽媽/爸爸」,及「與另一半家庭的互動」。身份角色變多,而工作很可能不但沒有變少,也正在變多,或位居了更高的職位、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心力和體力本來就有極限,若想把每個角色做到自己最理想的狀態。我們不像卡通一樣可以有「分身」,想和以往投注心力的程度一樣,其實本來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雖然不能和過往程度相當的「兼顧」每一件事,但可以在現有時間心力的條件下,調配最適合的選擇,創造工作與家庭的「動態平衡」。時而工作優先,時而家庭優先,而這次誰「優先」則蘊含:緊急與重要的考量,無法替代性的綜合評估。
工作與家庭不只是零和遊戲!用「資源互惠」取代「衝突擠壓」思維
臺灣學者發表的多篇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很容易直覺性以「衝突擠壓」思維來看待工作與家庭,著眼於「這份工作總是加班,讓我無法回去陪家人」,或「出門前和另一半吵架,讓我今天工作狀況好差」等相互擠壓的衝突觀點。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以「資源觀點」來看待其中互惠的可能,例如:「工作中某項技巧,我也可以運用家庭生活中」,或「當我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家庭任務,就能讓我更順利地去完成執行工作」,或「在家中舒適自在的放鬆紓壓後,可以更有心理空間去面對工作上的挑戰」。
工作與家庭兩者之間,看似為彼此的矛盾衝突,但更可以是資源互惠。甚至臺灣學者2012發表之研究,統計雙薪(雙工作)家庭的角色狀況(有效樣本769位,樣本男性佔46.2,女性佔53.6%)發現,整體而言工作與家庭處於「有時衝突、經常互惠」的情況,當工作與家庭互惠發生越頻繁,越能有效提升個人成長,確實提升生活滿意與心理健康。
創造更好的工作與家庭平衡:身為員工V.S.老闆可以怎麼做?
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你|挖掘我的家庭與工作資源,允許自己尋求同事或家人的協助
臺灣心理學期刊研究指出,華人重視自己在群體中的評價與貢獻,有時反而成為困住自己的緣由。統計結果發現,越是在意自己在群體中評價的人,工作與家庭平衡的「資源互惠」的發生機會較低。因為這些人家庭有突發狀況時,不好意思麻煩同事,或害怕主管評價,而無法請假;另一方面,當工作遇到難題時,怕家人擔心而獨自承擔壓力,很少和家人分享自己工作狀況。
讓重視關係成為優勢,而非綁住自己的原因格外重要。下回,遇到家庭突發狀況時,就請同事幫忙一下;工作很忙很累時,也和家人分享吧。當工作與家庭,雙邊的流動機會提升,正是創造資源互惠發生的契機。
其實,家庭生活中獲得的技能、快樂,甚至,被家庭成員所需要,也能使我們在工作時不浪費時間,尋找更有效率地做事方法,都能幫助我們成為一位更好的工作者。相對地,工作中我獲取的技能、工作成就感中的快樂,甚至,職場專業需要我,也能讓我們尋找更精實陪伴家人的方式。
給身為老闆或主管的你|創造員工的工作資源,會正向回饋回職場表現
研究發現,家庭與工作影響著個人的生活滿意度與心理健康,而「工作」與「家庭」在統計上具有「外溢效應」,也就是說,一方好會帶動另一方也好,當有一方出現難題,也會影響到另一方。因此,為了員工長遠的工作效益,給予員工相應的支持與資源吧!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公司制度具有非正式工作彈性,例如:可以請一、兩小時的假,工作中短暫請假去處理私人事務等制度,但「主管態度」才是影響員工是否能自在使用這些制度,真正將職場友善家庭落實到生活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