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 0~6歲大腦快速發展黃金時期,當孩子學習上的神隊友! 用 kokozi,打開他們的聽覺專注力,啟動知覺感官、開心探索世界~

大腦快速發育期,過多聲光刺激不利孩子學習發展
兒童職能治療師陳姿羽指出,0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大腦快速發展的階段,此時對於感官知覺的處理或整合、神經系統等也正在快速發展。「過去有一些神經可塑性的研究發現,孩子們從小的這些感官經驗,其實是會直接導致大腦連接上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學習或行為的表現。」陳姿羽認為,這些早期的經驗對孩子的神經發育與各項發展都息息相關,但她同時也表示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靠聲音或光線的變化刺激雖然吸引到孩子的目光,卻通常只限於被動的收看,不代表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建立或學習,在學習上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她說,孩子的學習不管是建立注意力或是學習內容,都很需要透過親自動手操作、或者與人真實互動的經驗學習,藉由對方在語言上或表情上的回饋,才能從中獲得學習並建立認知語言注意力等。
陳姿羽特別強調,孩子的大腦正在快速發育,非常需要一些感覺上的刺激跟輸入,在內容上需要慎選,挑選有助孩子學習的內容。但並非越多越好,因為過多的刺激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在日後的感覺處理上發生異常。「如果孩子習慣了這種非常大量快速的聲光刺激,很容易對一般孩子有興趣的事物或活動難以投入或不感興趣,對爸媽的真實互動也可能失去吸引力,進而影響真實活動的參與。」
0~6歲孩童的學習進程,專家給爸媽最好的建議
陳姿羽站在專家的角度上認為,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方式大致可分為0~2歲及3~6歲兩階段。2歲前的孩子雖然大腦正在快速發展與學習,但仍未發展完全,在認知、注意力及動作知識方面,都屬於正在大量累積的階段,因此她會鼓勵爸媽讓孩子實際動手操作,以及與家人或同儕有一來一往的真實互動。她指出,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其實都不建議在這個階段讓0~2歲的幼童使用任何3C的產品,對幼兒的眼睛視力都有不良影響,但應該提供給他們充足的睡眠,以及充足的活動與運動時間,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表現。
3~6歲的孩子在語言的理解與動作能力上都更為精熟,能達成的事情也更多,需要更進階的挑戰。陳姿羽除了建議家長安排多元的活動給孩子外,體能活動的時間也要更長且強度更大,根據WHO的建議,希望一天可以累積達3個小時以上。「除了時間之外,還可以觀察孩子有沒有到達會喘、流汗、心跳加速的程度,表示活動的質量是充足的。」此外她也補充說到,AAP與WHO都認為這個階段可以慢慢讓孩子接觸 3C 產品,畢竟現代人很難完全不接觸到,但重點是使用時間的控制(建議控制在一天1個小時以內)以及如何幫孩子選擇適齡的優質內容,並且最好能夠全程陪同觀賞,甚至和孩子一起討論。
做孩子的好朋友,陪伴孩子快樂學習與成長
在韓國熱銷破億的「kokozi 智慧有聲故事屋」,除了深受家中有孩童的家長認可外,也備受社群名人的好評。不只是具有聽音樂、講故事的功能,還能錄音,父母可預先錄下要給孩子聆聽的故事內容或話語,很多孩子已將它視為入睡前建立睡前儀式的最佳陪伴。此外,還有科學、英文等知識性學習功能,除了促進語言及學習發展外,還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kokozi 智慧有聲故事屋」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自助思考、培養雙語表達、陪伴孩子成長以外,還能取代 3C 保姆、成為孩子喜愛的熱門IP角色,更能藉由錄製家人的聲音,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其中最特別的是,它不僅是孩子的小玩伴,每一個 arti 小玩偶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在何時,小玩伴們都可以放出可愛音樂或主題性故事內容,當寶寶起床後或吃飯時、放學後等,都是很棒的陪伴時機。
一來一往的真實互動,親子間最珍貴的時光
現代父母很忙,但一天又只有24小時經常不夠用!詢問姿羽治療師,如果有個產品可讓家長與孩子雙向對話,或者預先錄製父母說故事的聲音,並將這些聲音保存下來。當家長暫時無法陪伴孩子時可以打開來聽,讓孩子感受家人陪伴在身邊、隨時能聽見家人熟悉的聲音,對於現代父母在育兒上、以及孩子學習上是否有幫助?陳姿羽指出,若能幫助家長在忙得分身乏術或是得短暫離開時,給孩子一個能自行操作的聽覺感知產品,並且確定產品裡的内容已篩選過、適合孩子聆聽的話,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產品還有錄製的功能,就可以把爸媽平常跟孩子一起聽過的故事、一起唱過的兒歌放出來,打造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就在身邊的溫馨情境。
陳姿羽還強調,如果孩子正值中班或大班階段,家長希望慢慢訓練孩子獨自一人睡覺時,具有語音功能的有聲工具產品,也會是孩子在練習獨睡時的好伙伴,睡前不管是聽聽兒歌、或是聽到爸媽的聲音,不僅能安定孩子的情緒,也能讓他們不至於感到緊張或害怕。另外在產品的選擇上,她也建議音量最好是可穩定控制的,避免有些劣質產品會有聲音過大或音爆情形,可能對孩子的耳朵及聽覺造成傷害。。
「所有的數位學習產品都不能取代真實的互動!」然而,現代父母因工作繁忙或生活瑣事,難免無法全天候陪伴孩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兼顧學習與陪伴,是每位家長都面臨的課題。「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希望家長能儘量與孩子進行一來一往的互動,有助於大腦發展,但若家長無法長時間陪伴,我會鼓勵他們利用零碎的時間,即使是10分鐘、20分鐘也好。」陳姿羽建議,家長可以適時結合一些輔助工具,如繪本、有聲故事屋等,來延續孩子的學習和想像力發展,在父母不在身邊時,這些工具也能成為孩子的良好陪伴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