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子宮内膜癌應該有新的思維,定期陰道超音波篩檢,有異狀進行門診子宮鏡檢查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在中秋節過後一天,因子宮內膜癌過逝了,享年48歲,這個年紀離世實在太年輕了。而且看新聞報導,知道許家蓓議員很認真照顧選民。
在歐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一直是婦癌的首位。由於台灣生活環境與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婦科癌症的首位。
子宮內膜癌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不過,子宮內膜癌是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癌症,90%的病人都會表現出子宮不正常出血的症狀,停經前後不正常的出血是最常見的症狀。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60歲停經前後的女性,其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延遲停經、沒有生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是醫護人員的工作大都是治療性的工作,也都以治療的成效作為工作評估的指標。醫學的進展從古早的症狀治療,到針對疾病發生之後的治療,終將進入疾病發生之前的預防醫學。
或許醫護人員可以把肺癌的病因學、病理學、各種方式的治療研究得非常透徹,大家忙得非常有績效,非常有成就感,但是不如勸導大眾不要抽煙,注意廚房的油煙,注意生活環境的空氣污染。現在大家已經知道抽菸有害健康,也接受不在公眾場所、醫療院所、飛機場等場所抽菸的觀念,抽菸的人也認知抽菸不只是自己個人的事,抽菸不可以妨害他人,這就是衛生教育。
子宮內膜癌以陰道超音波篩檢,發現異狀,目前最佳方式為門診子宮鏡檢查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觀念,醫師病人都知道。但如果婦女就醫不方便、就醫容易受窘,醫師篩檢不方便、檢查不容易,就會發生延遲診斷的情形,尤其是在更年期前後。這是醫療體系應再加強的地方。
陰道超音波篩檢是每一位婦產科醫師都會的基本技能,如果發現子宮內膜增生或異常就應該做進一步檢查。門診子宮鏡檢查應該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之前的子宮內膜的檢查,都是在麻醉之下做子宮內膜搔刮手術,也就是盲刮。門診子宮鏡檢查不需要麻醉,而且可以做更精準的切片。但是門診子宮鏡檢查需要婦科內視鏡的專科訓練。
醫療是保守的行業,如果每一年每一年看,醫療沒有變化很大,但是如果每十年每十年看,醫療其實變化很大。現今,台灣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已超越子宮頸癌,婦女癌症的預防策略也應該有所改變,公衛行政的資源分配與預防方法也應該有改變。
黃寬仁醫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黃寬仁
經歷╱前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主任.前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理事長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