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初期> 孕期痠痛無處不在?適當休息享受美好懷孕時刻

孕期痠痛無處不在?適當休息享受美好懷孕時刻

孕育新生命充滿美好及希望,但對於女性來說,即使滿懷期待新生兒的到來,仍不免要承受孕期的種種不適,考驗著孕媽咪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特別是身體的各種痠痛,又該如何一一緩解?

文章目錄

靜脈曲張|鼠蹊部|骨骼肌肉|腰酸背痛|孕期疼痛

孕期隨著體內荷爾蒙變化、胎兒的體積逐漸增加,讓孕婦的骨骼肌肉產生變化,以因應胎兒的生長需要,並會隨著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痠痛。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嘉維表示,面對這些痠痛感和不適,除了需要多多休息之外,也能選擇進行一些和緩、適合孕期的運動,全方位調整自身狀態,還給自己更加舒適的懷孕時光。

圓韌帶拉扯的鼠蹊部疼痛

發生時機點:孕初期.孕中期

所謂的「子宮圓韌帶」,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如同兩條橡皮筋支撐子宮,是維持、固定子宮位置的重要韌帶。懷孕期間,隨著胎兒的成長子宮逐漸變大,包覆在子宮外緣的子宮圓韌帶也會被伸展及拉扯,進而讓孕婦於下腹緣、股溝處、大腿根部、腹部雙側、髖關節等處,感受到被撕扯的疼痛,且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當出現子宮圓韌帶疼痛時,孕婦可試著使用托腹帶協助支撐腹部,在變換坐姿、站姿時,放慢速度讓身體習慣動作的變動,但若休息過後,仍有強烈的疼痛感,合併發燒、畏寒、劇烈腹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靜脈曲張|鼠蹊部|骨骼肌肉|腰酸背痛|孕期疼痛

腰痠背痛

發生時機點:孕中期.孕後期

懷孕期間的荷爾蒙會分泌鬆弛素(妊娠期間由卵巢、胎盤製造的一種激素),幫助子宮韌帶變鬆、軟,讓骨盆更具彈性容納不斷成長的胎兒,並於未來分娩時更加順利。

不過,當骨盆腔的韌帶變弱時,其他關節的支撐力也會跟著下降,這些情形都會間接改變脊椎彎曲的角度、身體平衡、走路步態等等,增加腰椎、背部壓力。

針對孕婦腰痠背痛的問題,陳嘉維醫師提出以下說明:

1.下背痛

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及胎兒體重增加,會導致身體重心往前移,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習慣採取雙腿分開、上身後仰的姿勢,致使背部始終處於緊繃的狀態。

2.夜間背痛

在孕期,靜脈回流較差,所以,當孕媽咪平躺時,胎兒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脊椎靜脈叢血液回流,使下腔靜脈形成阻塞,引起發炎反應,而讓孕婦出現夜間背痛。

3.薦髂關節疼痛

薦髂關節疼痛為孕婦最常見的下背痛種類,而薦髂關節的位置在薦椎左右兩側與髂骨相鄰之處。受到孕期鬆弛激素的影響,會造成關節鬆弛,在長時間的站立下或走動,都容易導致薦髂關節不適。

腕隧道症候群

發生時機點:全孕期

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對於一般人來說,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最常見的壓迫性神經病變,為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損傷所致,不過,對於孕婦來說,由於孕期荷爾蒙的改變易讓體內水分滯留,全身上下都容易有水腫的情況,進一步讓正中神經的通道更形狹窄,引發腕隧道症候群。

症狀發作時,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靠中指側,會出現麻木甚至刺痛、無力。不過,懷孕期間發生的腕隧道症候群,通常在生產之後就會痊癒,平時可減少手部不當的姿勢、動作,以防加劇腕隧道的壓力。

靜脈曲張|鼠蹊部|骨骼肌肉|腰酸背痛|孕期疼痛

下肢痠痛

發生時機點:孕中期.孕後期

1.足部痠痛

女性在懷孕期間會面臨到許多腳部不舒服的狀況,部位大多分布在膝蓋、腳骹及腳跟,由於到了孕中期、孕後期,胎兒成長快速,進而壓迫到骨盆腔和腰底部神經,讓足底部位產生神經反射出現不適反應。

2.水腫

懷孕期間,女性的腎素、血管收縮素與醛固酮的分泌量提升,使得對水分的吸收增加,體內積聚大量的液體,加上受到胎兒的擠壓,影響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血液回流變差形成下肢水腫,因此,下肢的痠痛可說是與水腫息息相關。而這類水腫屬於生理性水腫,當產後體內荷爾蒙恢復後,多餘的水分即會自然排出,水腫的情形也會消失。

3.靜脈曲張

隨著胎兒生長子宮逐漸增大,會壓迫到孕婦的骨盆腔和大腿附近的血管,使得靜脈血管在重力下無法順利回流,而造成血液回流不佳,促使血液堆積在腿部靜脈而產生不適,出現如蚯蚓般突出的表淺血管,或表皮出現微血管擴張的情形,讓腿部腫脹、腳麻、抽痛等等。

面對胎兒成長導致壓迫到神經引發的足部痠痛,水腫引發的下肢不適,以及靜脈曲張的情形,平時可多多抬高腿部進行按摩,以此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也能雙腳浸泡熱水有助擴張末梢血液循環,舒緩下肢腫脹,並選擇舒適的鞋子減輕下肢壓力。建議有靜脈曲張困擾的孕媽咪,穿戴靜脈曲張襪改善下肢靜脈曲張的症狀,讓血液順利回流減輕腿部不適。


從水腫了解身體警訊

一般來說,孕媽咪的水腫分為生理性水腫和病理性水腫,若是屬於生理型水腫,大多不會影響到胎兒健康,但陳嘉維醫師提醒,假設孕婦本身有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或肝硬化等病史,就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會因懷孕讓全身體液量增加,使心臟或腎臟無法負荷,水分滲到全身各部位,造成全身性水腫。

而生理性水腫的部位與病理性水腫也有所差異,生理性水腫主要集中於下肢;病理性水腫則會遍佈於全身,包含臉部、手部、下肢、會陰部等。此外,假設懷孕前女性無相關病史,卻在懷孕後有突發性的病理型水腫,就得提高警覺,懷疑是否有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建議應即時就醫檢查,阻斷引發的可能!

適度運動.減緩孕期痠痛

懷孕期間女性總會出現許多痠痛,造成生活中的極大困擾,對於職場孕媽咪來說,整天坐在辦公椅上,更易讓靜脈回流變差下肢循環困難,加劇腰痠背痛的不舒服,平時孕婦應避免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姿勢,可於每1~2個小時起來活動,或者進行孕婦瑜伽、散步等等運動,這些都是適合孕婦的和緩運動,有助適度鍛煉腰、腹與背部等處肌肉。

但若是女性本身有出血、胚胎著床尚未穩定等情況,應等待身體穩定且醫師評估後,再開始進行運動。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盤點孕期常見10種痛,你集滿了幾種?醫師提醒:持續疼痛到無法正常作息時,建議儘速就醫
孕期消除疲勞跟著做!最詳細瑜珈姿勢改善孕期痠痛,搭配飲食輕鬆跟疲勞說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