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冬季病毒群魔亂舞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小心,腸病毒仍在流行
最近,很明顯地感受冬天來臨,隨著溫度下降,各方病毒蠢蠢欲動;又冷又潮濕,過敏體質也來亂;流感、COVID-19在冬季好發,連腸病毒現在也沒什麼季節性了,時序入冬還在流行,面對病毒群魔亂舞,知己知彼,強健自己才能百戰不殆。
流感不是一般感冒
雖然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和一般感冒都是藉由飛沫傳染,但得到流感症狀較嚴重,常伴隨有發高燒、頭痛、肌肉痠痛,以及一些呼吸道症狀: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還可能引發重症,例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
流感的預防和照顧
就算流感有藥物,能治療縮短病程,但感染到也還是會不舒服,而且可能有重症的風險;接種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感染,但在預防流感併發症的有效性還是有醫學實證的,建議高危險族群接種流感疫苗,才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請不要忘記接種疫苗。
至於減少流感的傳染,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勤洗手是不二法門。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咳嗽),照顧自己,也保護別人,應戴上口罩就醫,同時,最好在家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如真有必要外出,要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於咳嗽或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摀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
腸病毒全年都有.天冷還是不容小觑
縱然現在有腸病毒71型疫苗,但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有60幾種病毒,無法打一種疫苗防止全部的病毒感染,也無法感染一次就免疫,所以,認識它有所警覺並防範未然,真的感染了,也知道該注意什麼、該怎麼照顧很重要。
腸病毒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但比較明顯的臨床表現,包括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症。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顧名思義是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常伴隨有突發性的發燒和嘔吐,通常會因為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病程約為4~6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則是以四肢手腳掌、手指及腳趾,甚至屁股都可能會有多處的紅色疹子甚至小水泡,並合併口腔潰瘍和發燒,病程較長約7~10天。
腸病毒的預防和照顧
預防要從傳染途徑切入,勤洗手和保持環境衛生、整潔通風是不二法門,養成回家洗手更衣的好習慣;洗手更要洗得乾淨(洗手五七訣:濕搓沖捧擦,內外夾弓大立腕)。酒精是無法殺死腸病毒的,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一般建議:500ppm次氯酸鈉水消毒環境(市售濃度5%漂白水100c.c +10公升清水);1000ppm次氯酸水是消毒有疑似沾染到腸病毒的口水、排泄物等物品或環境;另外,高溫(50℃)也可使腸病毒很快失去活性。
如果真的感染了腸病毒,一定要注意水分補充,如果出現重症前驅症狀:嗜睡、持續嘔吐、頻繁肌躍性抽搐、呼吸╱心跳急促,一定要盡速送大醫院檢查診治,尤其是3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是高風險群,務必要特別留心。
腸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目前仍是以症狀治療為主,口腔潰瘍破真的很痛,症狀初期就是儘量少量多餐,以不刺激、軟或流質食物給孩子吃,注意水分補充和觀察留意重症前驅症狀,大部分的人約3~5天症狀會較為緩解。
通常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但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12週之久,所以,勤洗手很重要,尤其是外出回家後,也建議減少出入人群多又密閉的地方以降低接觸風險。
儘快打疫苗.生病少出門
提醒大家,該打疫苗就快去打吧!打完後,必須要1~2週才會有保護力;平常應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增強免疫力;除溼機開下去;棉被衣物、暖氣濾網要清潔,避免塵螨過敏原;出入公共場所注意通風,配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暴露傳染源。不是都不能出門,而是留心自身和環境的公共衛生。
請記住,生病了就請儘量在家休息,大家一起健康平安迎接2025。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保健食品輔助,就只是輔助,不是必要,也不能宣稱療效,不要本末倒置才好
#預防勝於治療
#聖誕節快樂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