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三總婦幼天地】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背後,其實是兒童睡眠障礙在作祟!一次掌握6大睡眠障礙

【三總婦幼天地】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背後,其實是兒童睡眠障礙在作祟!一次掌握6大睡眠障礙

睡眠對於孩子的成長與健康有很重要的影響,使得兒童睡眠障礙愈來愈受到家長的關注!究竟孩子自睡夢中驚醒,或是突如其來的尖叫大哭,是做惡夢或是夜驚呢?

文章目錄

兒童睡眠│兒童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夢遊│夜驚症│夢魘

你一定聽過關於愛麗絲的故事,她滿懷好奇心追著兔子,跳進了樹籬下的兔子洞,展開一連串的奇幻際遇。充滿想像力的故事情節,誇大又神奇的冒險旅程,即使經歷了一百多年,仍然是極具影響力的經典童書。

回到現實,小朋友晚上偶爾自睡夢中驚醒、甚至會突如其來的尖叫大哭,有時甚至睜開眼晴卻沒有反應?是否也跟愛麗絲一樣經歷了許多驚險又緊張刺激的夢境呢?除了可能是做惡夢外,也可能是夜驚!

讓我們來解構夜驚及做惡夢的區別,首先來看一下正常兒童睡眠的時間與建議。

兒童睡眠需求

正常兒童的睡眠需求隨年齡不同而有所變化。以下是不同年齡層兒童的建議睡眠時間:

階段

每天時間

新生兒(0~1個月)

14~17小時

嬰兒(2~11個月)

12~15小時

幼兒(1~2歲)

11~14小時

學齡前兒童(3~5歲)

10~13小時

學齡兒童(6~13歲)

9~11小時

青少年(14~17歲)

8~10小時

實際需求因孩子而異,一些孩子可能需要稍長的睡眠時間,而有些則可能需要較少的睡眠。確保孩子獲得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對其生長和學習至關重要。

6大兒童睡眠障礙與治療建議

除了睡眠時間之外,睡眠品質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兒童睡眠障礙是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因為睡眠對於孩子的成長與健康有很重要的影響。以下為常見的兒童睡眠障礙類型、成因、危險徵兆及治療方式,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以維護身心健康。

種類

症狀

好發年齡

出現時間

出現的
睡眠週期

電生理檢查

造成覺醒

治療建議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1.在睡眠中反覆出現呼吸暫停,通常伴隨打鼾。

2.只要每小時出現一次低換氣或呼吸暫停(AHI>1)即可下此診斷。

兒童;青少年;年輕成人

全夜

無特定

睡眠生理檢查計算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與嚴重度

可因缺氧而驚醒

1.喉部扁桃腺肥大或腺樣體增殖:感染控制,考慮耳鼻喉科手術。

2.過敏性鼻炎引起之鼻道阻塞:鼻內類固醇噴劑。

夢遊(Sleepwalking

1.睡眠中無意識地走動或做事,有些小孩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

2.發作時間2~30分鐘,白天不會記得。

3.不容易叫醒,且夢遊時的思考與判斷力缺乏。

幼兒期;兒童期

上半夜

深睡期

1.大部分在長大後就會改善。

2.如果出現頻率較高且嚴重,建議就醫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狀況。

夜驚症

Night Terrors

1.深夜突然驚醒,大聲哭喊或尖叫,常帶有驚恐情緒,無法安撫,只能陪伴。

2.持續5~10分鐘後又可回到正常睡眠,白天不會記得。

幼兒期

上半夜

深睡期

心電圖心律加速,呼吸紀錄過速╱急促。

1.與白天過度刺激有關,儘量降低白天焦慮與減少3C使用。

2.與感染生病有關,過渡性質。

3.隨年紀增長變好。

夢魘

Nightmares

1.做惡夢,可以是驚悚、悲傷、難過的夢,持續3~20分鐘。

2.可能會醒來難以入睡,白天仍記得。

兒童期;青少年

下半夜

快速動眼期

心電圖心律加速,呼吸紀錄過速╱急促

1.減少焦慮憂鬱情緒以及調整身心壓力。

2.使用抗憂鬱藥、高血壓藥物、抗組織胺可能會增加機會。

3.安撫,給予安全感。

夜間抽筋發作(nocturnal seizures

1.肌肉僵直、抽搐、尖叫、咬舌或產生空中腳踏車╱踢腳、或一直想要從床上起來(似仰臥起坐)、臉部擠眉弄眼等。

2.可能會大小便失禁,一個晚上可能發作7~8次。

青少年;年輕成人

全夜

不會出現在快速動眼期

腦電波出現前額葉癲癇波

發作時不清醒,等結束後可覺醒。

1.白天午休也可能出現。

2.疑似睡眠型癲癇,需要就醫進一步評估,排除腦部結構異常問題。

3.考慮使用抗癲癇藥物控制。

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

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 不寧腿症)

1.睡眠中四肢(特別是下肢)反覆、週期性的短促抽動,持續時間0.5~10秒,間隔20~30秒。

2.需要移動腳部來緩解症狀。

兒童;青少年;年輕成人

好發晚上, 白天較少。

無特定

睡眠生理檢查出現腳部肌肉收縮反應

因下肢不舒服需活動伸展而覺醒。

1.評估缺鐵性貧血狀況和補充鐵劑。

2.內科狀況,如: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需良好控制。

3.精神科藥物抑制多巴安生成,若無法調整用藥,可加上多巴胺製劑治療。

兒童睡眠│兒童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夢遊│夜驚症│夢魘

改善兒童睡眠品質建議

兒童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促進身心健康。以下是培養兒童睡眠衛生習慣的主要建議:

1.建立規律的作息: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無論平日或週末都儘量保持一致或規律化,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生理時鐘。

2.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讓臥室光線柔和,睡覺時保持黑暗,睡前避免強光刺激;保持房間適宜的溫濕度,避免過熱、過冷、過度潮濕或太乾燥;儘量減少噪音,或可允許低頻噪音讓環境相對寧靜;選擇適合孩子的舒適床墊和枕頭,以增加睡眠舒適感。

3.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睡前一小時停止使用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因藍光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使孩子不好入眠。

4.保持適當的飲食習慣:睡前避免高糖和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如可樂、巧克力、咖啡等。晚餐適量清淡,避免過量進食,減少腸胃負擔,有助於更好入睡。

5.安排睡前放鬆活動:可以在睡前安排一些放鬆活動,如閱讀繪本、聽輕音樂或進行簡單的呼吸練習,幫助孩子進入平靜狀態。讓孩子保持穩定的睡前儀式,例如洗澡、刷牙、換睡衣,這些步驟可以逐步引導孩子準備睡覺。

6.增加日間活動量:讓孩子在白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夜晚的深度睡眠。但應避免在睡前兩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入睡。

7.協助管理情緒與壓力:注意孩子的情緒,若孩子因壓力或焦慮而影響睡眠,可透過聊天或擁抱來舒緩情緒。若持續受到情緒問題影響睡眠,建議尋求兒童心智科醫師的協助。

8.避免強制入睡:強迫孩子睡覺可能會產生抗拒心理。給予孩子合理的放鬆時間,幫助自然入睡。

培養兒童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需要家庭的配合和耐心。透過建立良好的習慣,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並安排健康的睡前活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睡眠模式,促進身心發展和學習成效。

 

胡智棻醫師

【專欄說明】本專欄由三軍總醫院婦產部與兒科部攜手合作,期望以深入淺出的專業衛教內容,讓所有的媽媽寶寶受到最佳守護。

胡智棻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科主任.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小兒學科助理教授
經歷/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總醫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NIH/NIEHS)研究員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啟蒙孩子的睡眠力】破解寶寶生病時的睡眠障礙 ,恢復身體有妙招
寶貝也會打鼾吵到父母睡不好?別輕忽孩子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因非典型症狀不易察覺,更要小心觀察!

看更多三總婦幼天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