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溝通不用面對面,也能增進家人關係?善用家庭LINE群的3個方法

溝通不用面對面,也能增進家人關係?善用家庭LINE群的3個方法

 近年來科技迅速發展,行動裝置成為日常生活溝通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當以往「當面說、打電話」的溝通模式,逐漸演變為「傳訊息」時,傳達資訊的形式從口語、聲音、表情,變成文字訊息時,究竟,溝通模式產生哪些轉變?又有哪些好處?

文章目錄

依LINE出好感情?|善用通訊軟體3個好處,增進家庭滿意

你的家庭line群組長什麼樣呢?根據2014年調查統計,台灣使用手機上網時間,位居全球之冠,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大家溝通的形式也有所改變。網路與手機,讓家人們不受時空限制,人即使不在家,也能即時傳遞文字。

研究發現,使用通訊軟體與家人溝通具備以下3個好處,能彌補面對面說話轉換成文字的「表達落差」,甚至能創造彼此更舒適自在的回應空間。

好處 1 營造恰恰好的臨場感:打破時空限制,降低回應壓力

使用通訊軟體溝通,擁有即時傳遞的特性,使我們在與家人溝通時,有著如同面對面般講話的零時差感,降低親子之間因時空條件無法互動的窘境,透過手機與網路讓家人間產生互動的感覺。

同時也因為不是面對面的與家人溝通,我們在回應對方時,可以無需立即的回應,而有更多時間組織自己的想法,再好好將內容打下並傳出,進而降低了因溝通而產生的焦慮感。

另一方面,若平常面對面不敢說、不好意思說的話,透過通訊文字傳遞時,可以更不緊張、更自在的表達內在想法。

好處2 具備多重非語言溝通的訊息媒介:能用多種方式表達情緒、個性或狀態

通訊軟體帶給我們,多元的方式表達訊息,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其提供的多重線索、立即回饋能力、個人化程度以及語言多樣性等四項因素來說明。
1.「多重表達線索」:我們使用的貼圖、表情符號、照片、影片以及視訊通話等。
2.「獲得立即回饋」:常見的已讀顯示、訊息通知提醒、通話等功能。
3.「個人化展現」:使用軟體溝通時,我們可以利用頭像、動態消息、個性簽名等表達自我。
4.「語言多樣性」:指的是針對文字編排的方式,因使用者的習慣而有所不同,每個人能用自己習慣的節奏表達。

研究發現,親子間使用通訊軟體溝通時,透過觀察非語言線索訊息,使得親子之間溝通上變得更豐富,也更易於傳達,讓家人間更能感受到互動,而且更願意憑藉通訊軟體上的溝通,投入關係的維持與經營。

好處3 開啟互相揭露與信賴正向循環:促進家人深入分享與溝通面對

研究發現,除了善用上述兩項通訊軟體的好處外,面對家庭內紛爭,家庭成員若能夠以更自在地方是處理爭議事件、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找到關係的平衡點維持家庭和樂,自然能降低親子關係間的疑慮,提升成員對於家庭關係的信賴。要形成增進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包含以下三個有助於親子關係維持的行為

1.「直面爭議」進行溝通:也就是家人在使用軟體溝通時,成員間能面對問題,並處理引起爭議的核心問題。
2.用「開放心態」表達想法: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善用前面所提的通訊軟體的好處可以有助於成員間,將彼此內在的真實想法以較輕鬆的方式表露出來。
3.「自我揭露」提升關係信賴:若家人之間能有更多表達自我及面對爭議溝通的機會,家人能更認識彼此,提升彼此關係信賴度。

仰LINE行動改變!|家長VS孩子的線上溝通增溫術

 通訊軟體的廣泛使用,讓親子溝通出現新的橋樑,從過往面對面的溝通方式,轉而到虛擬網絡中,使得忙碌而漸疏離的親子關係得以有了新的依賴。究竟如何運用通訊軟體,聊出好情感呢?不妨可以試試看以下作法。

|給家長的小撇步

  • 搭配有意義的貼圖、表情符號來表達情緒
  • 透過「分享」的動作,增加情感的聯繫(包含多媒體、新聞時事、氣象、時間、當下狀態等)
  • 不急於要求孩子立即回覆

|給孩子的小撇步

  • 擔任通訊軟體的「小老師」協助長輩使用通訊軟體,增進與家長的感情
  • 多用表情符號或貼圖,減少敷衍式回應:摁摁、喔。

|大人或孩子都適用的小撇步

  • 適當的利用多媒體(照片、影片、圖片等)進行溝通,營造輕鬆有趣的互動空間傳遞訊息。
  • 積極傾聽,仔細確認對方文字意思,如「你的意思是___嗎?
  • 嘗試將難以啟齒表達的想法(道歉、愛意、秘密等)先輸入在鍵盤上,慢慢整理,釐清後再向家人表達。

 透過通訊軟體,我們得以打破時空限制及日常的問候,讓彼此關係更加親近、縮短距離感。

 因此好好地將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利用通訊軟體帶來的好處,向家人表達出來,創造家人溝通的新模式,使家人間情感升溫,是我們可以嘗試練習的新課題。

 

👌本文由【雞湯來了】授權
 文/溝通不用面對面,也能增進家人關係?善用家庭LINE群的3個方法
 更多文章請見 雞湯來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瑞典研究:未滿一歲的寶寶,每四人之中有一人在使用網路
別讓孩子手機成癮,成績下滑、社交生活停滯。美專家:根本不該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