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醫師的媽媽經】不管餵母乳還是餵配方奶,都要了解的泌乳機轉!
先後生了4個小孩,讓我擁有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人生體驗!平心而論,我覺得擠乳人生最累的階段是職場媽媽時期,時間要算好,怎麼安排工作時的擠乳時間、儲乳、通勤回家後的煮飯、溫奶、餵奶、再擠乳、陪睡,每天都如陀螺般地旋轉,然後,時間咻咻咻的,一下就看到小孩長大了;全親餵的全職媽媽三年時光,反而是我最自在的日子,雖然孩子要顧,但我去哪,孩子就一起去哪,並沒有真的被孩子綁住,其實也算還不錯的人生歷練。
雖然育兒的過程中,辛苦不在話下,但仍有歡樂,最大的體悟就是要增能自己,找到身心平衡的方式,不管餵母奶還是選擇要餵配方奶,都應該是在知情所選的情況下,而不是被廠商話術洗腦或被別人的負面經驗,左右自己的選擇。
其實最重要的是,了解生理機轉,餵母乳要達到供需平衡,必須找到配合生活作息的模式,並了解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寶寶習性的磨合;想要退奶,也要了解泌乳機轉,漸進式退奶以安全下莊。餵母奶不管親餵還是瓶餵,都可以很快樂,發奶沒煩惱,母乳事業一條龍,我們就是自己的CEO,打造專屬媽媽和寶寶的米其林餐廳。
以下針對泌乳機轉的三大迷思,提出個人看法:
泌乳機轉迷思1.初乳在哪裡?
解答:初乳一直都在,只是有人擠得出來且看得到,有人是寶寶才吃得到,有人只是時間還沒到!
產後頭幾天,最常困擾媽媽的,就是「媽媽~寶寶哭囉!可以來餵奶了」,「我不是前一小時才餵過嗎?怎麼又餓了?是不是我沒有奶?」一開始,媽媽可能都會陷入這樣的自我懷疑迴圈,擠也擠不出來,沒有明顯脹奶的感覺,也不知道寶寶到底有沒有吃到。其實就生理機轉而言,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們的身體很奇妙,子宮會因為孕育生命而改變,乳房也是。
乳汁的生成有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在懷孕中期(約16~22週)就開始製造奶水了!一直到產後兩天,只是懷孕期間高濃度的黃體素會抑制乳汁分泌,所以,初乳的量不多。
- 第二階段:產後第三天到第八天,隨著母體黃體素驟降、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奶水分泌就會開始充沛,就是所謂的「來奶」,除了荷爾蒙影響,這階段的關鍵也會因為刺激越多(寶寶吸吮或擠奶),而正向回饋促進更多的乳汁分泌。初乳之所以珍貴,就是營養成分和免疫成分(抗體sIgA、單核球等)都高,也因為質地較濃稠,不一定擠得出來,但寶寶自己吃得到。<餐廳試營運前,最珍貴的套餐,只給最尊貴的VIP享用!>
- 第三階段:產後第九天開始,荷爾蒙的影響下降轉換為乳房自己控制,這時的奶水移出(寶寶吸吮或擠乳)才是泌乳機轉的關鍵,也是在這個時期,身體慢慢調整成供需平衡的狀態。<客人一直上門用餐,餐廳才需要繼續營運呀!寶寶的吸吮或規則擠奶才是發奶的王道!>
泌乳機轉迷思2.奶量夠不夠?
解答:奶量足夠與否,寶寶決定!
產後不管是去月子中心,還是回家找月嫂幫自己坐月子,最困擾的大概就是寶寶一哭,就被人關切「是不是餓了?奶不夠了?要不要加配方奶?」或是「不要餵了,媽媽要先休息,擠出來別人餵,比較輕鬆」等等。
其實我完全贊成產後媽媽休息恢復擺第一,但行有餘力,別忘了提早和寶貝培養感情,因為幫手終究會離開,一個月後出關,獨自面對寶寶的還是我們自己,自己最順手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哺餵方式。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往往忘了聆聽自己的聲音和觀察生物的本能,其實不管餵母奶還是餵配方奶,不管親餵還是瓶餵,我們該關注的都應該是喝奶的寶寶老闆,所以,必須觀察寶寶的飢餓反應,想吃的時候吃,讓寶寶自主決定要喝多少,不強迫、不比較,但覺察孩子給予回應很重要,不要等到哭到崩潰才餵,不要都揮手轉頭不吞,還想方設法要把瓶內一點點餘奶餵完。
餵奶吃奶都應該是一件開心享受的事。有沒有吃飽,寶寶說了算!不是看哭不哭,而是觀察尿布尿量(產後一週後,約一天6~7片濕重的尿布)和排便。當然如果依照需求親餵,寶寶尿量多、排便順,又何必一定要擠出來看到量才知道吃多少呢?<米其林餐廳親臨用餐的享受,一定勝於外送Ubereat。>
了解飢餓訊號
.一點點餓(可以開始準備溫奶或泡奶):舌頭舔動、嘴巴張開、頭轉動╱主動尋乳反應。
.真的餓了:伸展動作、活動增加、吃手手,這個階段是真的要準備餵奶了,上個階段或許還可以再等等,這個階段看到反應的時候,就要手腳俐落點囉!建議親餵的話,至少這個階段就可以親餵了,不然有時候到下個階段非常餓,寶寶可能會非常急,還來不及張大嘴含乳就咬下去,較容易出現乳頭拉扯的疼痛。
.非常餓:哭泣、煩躁動作多、哭到臉脹紅。
泌乳機轉迷思3.發奶要吃什麼?
解答:發奶事業一條龍,內場外場都要通!
餵母奶的媽媽最常發問的問題,不外乎是要吃什麼才能發奶!但要了解我們是為寶寶發奶,不是為了冰箱!奶量的多寡因人而異,寶寶需要多少,媽媽產出多少,奶量供需平衡,身體負擔也不會太重。
坊間有迷思覺得要奶愈脹才代表有奶,實際上,乳汁裡有一種可以減少或抑制奶水製造的物質(FIL),當奶愈脹,FIL會愈多,反而去抑制不再製造奶水,這是為了保護媽媽的生理機轉。吃發奶產品固然有可能有它的功效,但也因個人體質而異,重點還是在媽媽身心靈健康平衡,寶寶有依需求喝到奶,奶水有移出,奶水才會共共流。<米其林餐廳要出好菜,除了一直買高檔食材,還要有好的廚師團隊,還有手腳俐落的外場,但重點要有客人上門啊!買菜只是輔助,主廚、外場、客人彼此有默契平衡,才是營運昌隆的關鍵!>
哺餵母乳,除了給寶寶最好的營養之外,也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場軍備競賽!媽咪心情愉悅,也是增加奶量的竅門之一;餵母奶並不輕鬆,但只要供需平衡,順應生理照顧嬰兒,讓孩子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人人都能享受哺乳,而心靈也會感到很放鬆。
四寶媽魚丸醫師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是一個兒科醫師&四寶媽咪分享育兒經驗的小天地,望可以增能父母,也增能自己。Empower parents, empower myself.
#奶不求多夠喝就好
#嬰兒主導式進食,容許餐餐微調的彈性
#更多母乳哺育和育兒資訊歡迎追蹤FB:魚丸醫師的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