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婆媳廖玉蕙XTing:練習珍惜和自愛,譜出新關係
文章目錄
作家廖玉蕙與媳婦 Ting。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婆婆與媳婦成長於不同時代、來自不同家庭,且以不同方式愛著同一個男人,常是「家」這個屋簷下,最水火不容的兩個角色。
作家廖玉蕙的散文常以親情入題,溫馨風趣的筆鋒下,其實藏著一顆極具主見、對事物有所堅持的心;她的媳婦 Ting 曾在講求即戰力的電視台工作,產後換跑道自行創業,如今是知名 Podcast 節目「只能喝酒的圖書館」負責人,同樣承認自己很少妥協。
兩位性格很「硬」,且在各自專業領域闖出一片天的女人,在《親子天下》邀約下,展開近兩小時的獨家對談。開場前,Ting 笑稱自己的說話原則是「婆婆永遠都是對的」,沒想到話題一展開,兩人從結婚形式、養小孩心法,到孩子的教育選擇,幾乎每題都擦出不一樣的見解和火花。
好在雙方選擇付出愛、關心,以及不斷嘗試了解彼此的行動,讓這對個性上各有稜角的婆媳,罕見譜出別於八點檔連續劇、顛覆大眾刻板印象的互動關係。
她們對談時,投影機在身後牆上打著一句:「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廖玉蕙讀完牆上文字,幽默接了一行:「就像婆媳關係一樣。」Ting 在一旁不約而同笑開來。
以下是廖玉蕙與 Ting 的精彩對談實錄:
Q1:用一段話描述對方。
Ting(以下簡稱 T):如果她不是我婆婆,我會單純覺得她是一個善良的女人。進到這個家庭後,因為理解更多,我現在會說她是個性很硬,但內心很柔軟的人。
譬如她罵我公公時,就展現很硬的一面。她之前動完手術,我們本來擔心她虛弱,結果一到醫院,看到她很有活力罵我公公,我跟先生不約而同說:「嗯,媽好起來了。」但我也知道,她硬的背後是擔心我公公太累,加上本身個性有點急躁,所以才常罵他。
廖玉蕙(以下簡稱廖):我對待媳婦的原則,是我兒子 Hank 喜歡的,我就會喜歡。不一定一開始就很喜歡,但相信自己會慢慢喜歡上。在他們結婚時,我就知道 Ting 的原生家庭和我們家很不同,當時便心想:「面對這樣一個小孩,我要格外疼惜她。」
Q2:聊聊自己當媳婦的心路。
廖:我的公婆非常寵愛媳婦,公公逛街會想幫我買衣服,也會向左鄰右舍稱讚自家媳婦很賢慧。他們很柔軟,我個性相對比較硬,所以我到他們家裡後,最常做的反而是「討公道」。
公婆家很傳統,拜拜後女生沒辦法聚餐,只有男生可以,我為此在墳頭稟告祖先,說這不公平,世界上怎會有這種事?過年時也是,女生幫忙做飯,結果無法入桌用餐,我也替我婆婆抱不平,最後爭取到入座吃飯的權利。
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1929年寫了《自己的房間》,說女人都該有間可以上鎖的房間,而我在她出書五十年後,在台中市清水小鎮上,為自己爭取到一張可以上桌吃飯的椅子。我當年就是這樣當媳婦的。
T:說實話,我真不知道媳婦該是什麼樣子?我對這件事感到陌生,也覺得這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再加上我婆婆也不是大眾想像的婆婆樣板,一切就是從成為媳婦後開始摸索。
婆媳關係的特點在於,我來到這個家庭,跟他們不熟悉,但我和婆婆之間有個共同熟悉的人,就是我先生。婆婆剛說她會喜歡她兒子喜歡的人,而我同樣希望看到 Hank 好,不會因夾在中間而為難。但婆婆不是軟弱的人,我也是很難妥協的人。最後的結論是,我覺得我這輩子的妥協,都會用在我婆婆身上。
不過,我感受到婆家也在練習。很多的關心藏在細節裡,例如我娘家愛吃魚,但婆家不吃魚,但我來了以後,每次回家都有魚吃,每次生日,我們全家都會去吃飯。這看起來都是很小的事,但我還是在小事中,感受到他們付出的愛。
廖:我以前到我婆婆家時,都很想趕快走,除夕吃完飯,恨不得初一就能離開。但現在兒子、媳婦來我家,媳婦大方躺著不煮飯,有時候還待到晚上11點多,反而是我先開口趕他們走,催說明天孩子還要上學。或許是我醞釀了一個很好的氣氛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算成功的婆婆?至少他們不會一直想要逃離我家。
Ting(右)與先生 Hank(中)攜手主持 Podcast 節目「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廖玉蕙(左)也曾擔任來賓。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Q3:分享彼此養小孩的「最高指導原則」。
廖:我養小孩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要跟我媽媽一樣」。小時候我媽媽只要打我一次,我就想著如果我是她,絕對不要因為這樣打小孩。
自己當媽以後,偶爾體罰,有時覺得女兒很傻,譬如我生氣說:「手伸出來,自己說打幾下?」她說200下,我還自己回答:「太多了。」最後以1下成交。
T:我的最高指導原則是「理解和尊重」。沒有破戒過,從她嬰兒時期就徹底貫徹至今。
廖:他們真的很讓小孩子獨立,做什麼都不去干涉她們。像小孩扣衣服的一排扣子,扣到最後一顆才發現沒對齊,即便趕著要出門,媽媽也不會插手代勞。
幾年前,他們決定讓孫女自學。我曾偷問孫女都在學什麼?她說英文有找一個家教老師,數學則是爸爸在教。談到社會,答案是「爸爸說看新聞就好」,而國文的教法,是每月去圖書館借30本書回來看。
我反問誰來挑書?孫女說她自己挑,最近還挑了一本《鬼滅之刃心理學》帶回家建議我一起看。可能因為我是教授,向來覺得上學很重要,而這模式對我來說,不算有在學。一切過程都讓我感到非常驚奇。
T:我幾乎是立刻就決定讓女兒自學,沒經過太久思考。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直以來都不適應體制內學校,因為她是影像思考的人,小時候跟我講話,常以「媽媽,我有一個畫面」開頭,甚至連背英文單字,都要用畫的才能讀懂。一般學校學生很多,老師沒辦法等她慢慢學,女兒因此受了很多挫折。
女兒自學兩年後,我發現她情緒變得比較穩定,也比較有自信,因為她在這兩年裡,每天就是做自己喜歡的畫畫、拍攝東西。她在影像這件事上學得非常快,我相信她的天賦在那個地方。
常看現在很多年輕人身處迷惘,但我希望孩子能長成她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藉由自學,提早她摸索的時間。
廖:我後來轉念告訴自己,未來的世界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或許一切不再如我想像、不再是書讀得好才能有成就。其實現在也是,不少歌手或棒球選手,小時候都是被放棄的孩子,如今卻發光發熱、大受歡迎。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典型婆媳廖玉蕙XTing:練習珍惜和自愛,譜出新關係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中年後的自我覺醒,張曼娟:放過自己,人生路更寬
.【Threads聊天】婆婆猛傳育兒文章給媳婦,讓她壓力山大!這位爸爸這樣做讓婆婆「以後不會再傳了」教科書級話術,幫婆婆找台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