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心樂園】同志家庭如何迎接哺育生活?泌乳顧問提供實際支持與溫暖陪伴
迎接新生命,是每個家庭最幸福卻也最具挑戰的旅程。家庭的樣貌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自然現象,包括隔代家庭、單親家庭、收養家庭、非婚同居家庭和重組家庭,而其中也可能有同志家庭的存在。每一種家庭形式都有其價值與面臨的挑戰。
同志家庭的三種型式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近年來,同志伴侶組成的家庭逐漸增加,但在育兒與哺乳支持方面,仍有很多未被充分理解或滿足的需求。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同志家庭」的基本樣貌。同志家庭泛指由 LGBTQIA 組成的家庭,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
1.重組家庭:子女來自於家長的前段異性婚姻。
2.人工生殖家庭:子女透過人工生殖技術誕生。
3.無血緣收養家庭:子女經由合法收養方式加入家庭。
然而,目前在台灣,大多數產前教育資源仍然是以異性戀家庭或媽媽為主要對象,例如「媽媽教室」等活動,必須持有孕婦手冊才能參加,這使得同志爸爸家庭在迎接寶寶之前,難以獲得充分的知識與準備。他們可能面臨如代理孕母、生產地點、嬰兒用品採買等問題挑戰,但卻少有相關資源協助。
泌乳顧問的角色延伸
身為泌乳顧問,我們陪伴家長們從孕期產前諮詢開始,支持媽媽解決乳房問題、協助親餵或擠奶,並分享育兒經驗與指導,直至寶寶離乳退奶。但我們的角色不僅侷限於母乳哺育支持,更應跳脫框架,成為不同家庭形式的育兒顧問,提供實際、個別化的建議,協助家長照顧寶寶、建立親職關係。
支持同志家庭的第一步是建立專業認知與尊重:
1.尊重多樣性:不因個人宗教信仰或對同志家庭的偏見,露出質疑、不耐煩或輕視的態度。
2.確認稱呼:撇除直接叫「爸爸、媽媽」的習慣性稱呼,先詢問家長如何希望被稱呼,如「阿爸、Daddy、母母、媽咪」等。
3.避免冒犯:不因個人好奇心提問不禮貌的問題,如代理孕母費用、子女基因來源等,保持專業且尊重隱私。所有提問的問題必須是「基於諮詢當下有評估需求」而詢問的。
4.保護隱私:未經家長同意,不得任意拍攝或分享其影像。
實務支持與個別化建議
每個同志家庭都有不同的需求,我們需要靈活調整建議,以提供符合家長實際情況的協助。以下是我在實務支持的內容:
1.同志媽媽家庭
孕期與寶寶出生後的家庭分工?哺餵母乳的好處?如何準備哺餵母乳?兩位媽媽是否有都想親餵或擠奶哺餵計畫、該如何進行?說明與討論產後生母身心的種種變化,伴侶該如何支持。
2.同志爸爸家庭或收養家庭
因為沒有經歷懷孕歷程,他們如何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這時,肌膚接觸(skin-to-skin)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建議爸爸們在寶寶出生後,爭取在醫院中進行肌膚接觸,並提前與代理孕母及生產醫院討論是否可行,讓寶寶在第一時間感受到爸爸們的體溫與心跳。
同時,也建議爸爸們在胎兒滿 20 週時,錄製自己的聲音、歌聲或講故事的音檔,請代理孕母使用耳機播放給胎兒聽,幫助寶寶在胎教中熟悉爸爸們的聲音。
3.提前參與支持性資源
為了讓家長們能更順利地進入親職角色,提供他們居住地的家長支持團體,邀請並陪伴他們在寶寶出生前參與。這不僅能認識當地的育兒友善資源,也能讓他們提前感受育兒氛圍,接觸更多真實的寶寶,和其他家長交流育兒心法,減少未知感和焦慮。
4.從國外搭飛機回台
若是在國外迎接寶寶,協助規劃機上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餵奶、換尿布及安撫寶寶的方式,提供合適的實務建議。
協助同志家庭放心迎接親職與哺育生活
同志家庭與其他家庭一樣,都是社會中的自然一環,我們以平等對待與尊重的態度,支持著每個家庭。以泌乳顧問的專業角色,我們可以成為家長們的後盾,為他們提供實際的支持與溫暖的陪伴,在迎接親職與哺育生活的旅途中能放心,並感受到理解與信任。
泌乳顧問的工作不只是在支持母乳哺餵,我們更是陪伴各種家庭樣貌的新手爸媽,幫助他們一起迎接新生命,都能在育兒的旅程中找到支持與力量。
鍾秀靈講師
【專欄說明】華人泌乳顧問協會旨在營造一個能提供符合華人文化、特點的人力資源、專業諮詢、技術交流的母乳哺育專業團體,協助泌乳婦女照顧,以提升母乳哺育家庭生活品質。專欄將由協會中的專業泌乳顧問輪流執筆,推廣正確觀念,讓有心哺乳的媽媽都能得償所願。
現任/毛醫師哺乳諮詢團隊泌乳顧問.喬依哺育管理長、講師.台灣生產改革行動聯盟理事.樹沐家庭陪育協會理事.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育兒指導講師
專業認證/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92263.IAIM認證嬰幼兒按摩 專業講師.揹巾穿戴安全推廣 專業講師.NLP身心語言專業高階執行師.SHBMI性健康身心整合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