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讓孩子與寵物相伴成長,帶來4大正面影響力,受過專業訓練的療癒犬與心理師互相搭配,還能對特殊兒有療癒功效!

讓孩子與寵物相伴成長,帶來4大正面影響力,受過專業訓練的療癒犬與心理師互相搭配,還能對特殊兒有療癒功效!

近年來,可愛的貓、狗、鳥等寵物,成為多數人的家庭成員,為家人帶來無比的歡笑與快樂。而在孩子與寵物相處的過程中,更能獲得正面影響,不只在各方面有正向發展,也能培養其愛心及責任心,為爸媽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當然,在這之前,應教導孩子如何與寵物共處,共創一個良好的相處關係。

文章目錄

療癒功效│孩子寵物│寵物陪伴│寵物影響│觀察力│同理力│情緒敏感度

不少家庭在小生命降臨之前,早已把寵物視為家庭成員之一。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寵物能扮演重要角色,牠們能增進孩子各方面的正面發展,也能培養其愛心及責任心,為爸媽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期待每對爸媽為家中寵物及孩子建立安心、安全的關係,雙方將能彼此陪伴,互相成長茁壯。

POINT1:正面四影響

相癒心理諮商所所長陳姵君提到,寵物不單單只是寵物,牠能成為孩子成長階段最好的朋友,也能在相處之間,為孩子帶來以下四個正面影響力:

1.增進觀察能力

由於寵物與人屬於不同物種,孩子對於寵物的感覺,更多的會是好奇,但與玩具的不同點在於,寵物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反應,孩子能藉此去觀察寵物的各項行為、動作,彼此之間慢慢熟悉。只是這項能力,也關乎孩子的年齡,3歲以下的孩子,這項能力的展現就有限,需要爸媽的介入引導。

2.提升同理能力

年齡較大一點的孩子,在觀察動物的同時,也會逐漸提升其同理能力,陳姵君所長說明,透過大人的帶領,孩子會慢慢看懂寵物的需要,也能思考自己是否能提供牠想要的需求,像是寵物因為被嚇到,而出現躲藏等行為,因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被安慰的經驗,他就會認知到「我也能去安慰寵物被嚇到的心情」,這就是同理心的展現。

3.成為照顧者

通常孩子都是被照顧的角色,當家中有小動物時,孩子就有機會成為照顧者,陳姵君所長表示,孩子會觀察家長平時的行為,去模仿如何照顧寵物,家長也能在孩子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協助照顧寵物的工作,包含餵飯、清理睡窩等,這些練習將能培養孩子未來獨立自主的能力。

4.增加情緒敏感度

因為動物表達情緒的方法,與人類不太相同,貓狗等也是會害怕、激動,且是很直接反應出來的,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將有助於增加孩子自我覺察的能力。

療癒功效│孩子寵物│寵物陪伴│寵物影響│觀察力│同理力│情緒敏感度

POINT2:讀懂寵物的壓力反應

要讓上述所提的正面影響力發揮作用,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孩子如何與寵物共處,共創一個良好的相處關係。陳姵君所長指出,這全需要大人的介入幫忙,她表示,由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認知能力還在發展,不一定能理解寵物表現出的反應,也無法有效拿捏對寵物的各種舉動,「在家長有把握孩子能安全且友善地與動物獨處之前,孩子與寵物相處時,大人都必須在旁邊關照著。孩子長時間對寵物有錯誤的行為,可能會讓貓狗累積壓力,造成牠們情緒上的不穩定,可能進而出現攻擊等不良行為。」

「家長能不能讀懂寵物的壓力反應,將會是影響孩子與寵物相處的重要因素。」陳姵君所長指出,家長要很清楚地了解,寵物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須花時間來觀察牠們的個性、特質,有哪些情境可能促發寵物們的壓力反應,「動物們在表達生氣或出現攻擊之前,會有很多動作可以先察覺,這是家長必須學習,並且事先了解的。」

陳姵君所長建議,現今有很多認識動物的工具書,內容做得精緻,甚至是運用插畫來增加理解力,爸媽們不妨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增加寵物與家庭的共融性,也降低潛在的危險。

療癒功效│孩子寵物│寵物陪伴│寵物影響│觀察力│同理力│情緒敏感度

POINT3:能為特殊孩子帶來療癒功效

寵物對於部分特殊族群的孩子,能達到療癒功效,陳姵君所長指出,此種治療法稱為「動物輔助治療」,「多數人認為只要家裡有寵物,就能做到,但其實是需要專業訓練的療癒犬,搭配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才能發揮功效。」

陳姵君所長補充,並不是說養家庭寵物就完全沒效果,只是針對特殊族群所需的不同,適合的訓練內容也不同,心理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去評估選擇介入的方式,把動物加入治療內容,只是個步驟,如何正確運用,才是重點。

在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算是目前比較新穎的做法,陳姵君所長提到,嘗試過其他介入方法都看不到顯著效果的特殊族群,就會找來諮詢這類治療,常見的諮詢者,包含同理能力較弱、人際溝通能力較弱,或是有自閉特質的孩子,還有一部分是有抗拒心理,像是青少年,或是情緒困擾、易憂鬱焦慮等族群,「相較於人類,動物在場會讓氛圍變得輕鬆,這類族群也會比較願意,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療癒功效│孩子寵物│寵物陪伴│寵物影響│觀察力│同理力│情緒敏感度

解答常見Q&A

Q1:當孩子吵著想養寵物,爸媽們如何進行事前溝通?

A1小孩看到可愛的貓、狗,總會忍不住吵著想要飼養,但養寵物並不是簡單的事,加上孩子的能力有限,久而久之照顧的責任就會落在家長身上。陳姵君所長表示,爸媽們可以先跟孩子聊聊,養動物需要做哪些準備?要餵牠吃飯、洗澡、散步等等,也能搭配相關繪本,或者是帶孩子參與相關活動及營隊,讓孩子實際了解如何與動物正確互動,也能循序漸進了解養寵物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通常經過這些過程,多數孩子會認為養寵物沒有想像中輕鬆,會覺得要再想想。若家庭中真的考慮養動物,但仍有疑慮,建議可以先以短時間的體驗開始接觸,例如幫忙照顧親朋好友的小動物幾天,讓孩子有機會練習短時間照顧動物,體會一下照顧的責任,家長也可從中觀察孩子是否真的做好成為小主人的準備。若家中不一定整天有人可以充分照顧動物,建議先從體型小、照顧負擔較輕的種類開始飼養,像是養魚、養兔子、養鳥等,以減少因照顧負擔過大而帶來的負向影響。」

Q2:普通家庭可對貓狗進行哪些簡單的練習,以降低寵物與孩子在活動時的危險性?

A2「養貓狗,其實就像是養育孩子一樣,對寵物的練習可以融入生活中,主要以環境管理及服從訓練為主。」陳姵君所長提到,在情緒穩定、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貓狗不會隨意攻擊他人,飼養者要與寵物建立一定的信任感,讓寵物能夠跟隨飼養者的指令。「舉例來說,當孩子需要念書休息時,如果貓狗日常有受過練習,飼養者也有準備好一個舒適的空間,貓狗就會自然而然回到習慣的空間,不打擾彼此的作息,營造愉快的共處時光。」

最重要的原則其實是人們願意學習尊重、正確理解動物,彼此間的信任感與親密感也會增加,在關係良好的互動下,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機會就會減少。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誰說寶寶與寵物只能二擇一?做好事前準備,讓家中毛小孩安心陪伴寶貝成長!
最忠實的好朋友!小主人和狗狗每天穿情侶裝,相互陪伴、長大好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