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感正進入爆發期!喘促恐為肺炎警訊,感染專家提醒:盡快使用抗病毒藥,就是抗流感關鍵!
流感來勢洶洶,其衍生的併發重症更恐危及性命!隨著疫情爆發,甚至帶來的威脅,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提醒,流感不只是普通感冒,若感染後未發燒卻出現喘不過氣的情況,是常見的重症徵兆,應立即就醫。
盡快使用抗病毒藥就是抗流感關鍵!
「盡快使用抗病毒藥就是抗流感關鍵!」李秉穎醫師繼續說道,不僅流感患者應把握48小時黃金治療期,降低體內病毒量以減少併發重症的風險,更由於流感傳播速度快,與感染者同住者也有四成的的感染風險,三天內可能出現第二名感染者。
根據新英格蘭期刊研究顯示,密切接觸者若預防性使用新型流感特效藥物,可將感染率降低86%,有效阻止流感擴散,但抗流感藥物為處方藥,若有高風險患者建議諮詢醫師。
喘促恐為肺炎警訊,及早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2024-2025流感季(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月18日)已累積525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死亡率高達20%。李秉穎醫師警告,台灣疫情正逐步升高。
許多人誤以為自身免疫力足夠可自然痊癒,但流感若未及時治療,有時會引發細菌性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李醫師進一步說明,流感常見「一燒二痛三倦怠」的症狀,發燒時新陳代謝加快,導致呼吸急促屬正常反應。然而,若退燒後仍出現喘促,可能代表心肺功能受損,應盡快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流感檢測存偽陰性風險,依症狀及早用藥
另外,也有人透過流感檢驗確診後再決定用藥,不是不行,但李秉穎提醒,流感篩檢準確度僅約50%至70%,可能出現偽陰性,導致患者誤以為未感染而延誤治療。
他強調:「當臨床診斷高度懷疑為流感時,應立即用藥,不要猶豫!」與其過度依賴篩檢結果,不如依據症狀與醫師討論對策,避免因等待檢測或誤判而錯過治療黃金期。
目前抗病毒藥物選擇多元,治療黃金期為發病後48小時,越早使用,越能有效降低體內病毒量,減少併發重症的風險。近年來,新型流感特效藥物提供更友善且方便的治療體驗,比傳統口服藥可降低40倍病毒量,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大突破。
密切接觸者可預防性投藥,降低感染達86%
當家人或同事出現流感症狀時,密切接觸者是否會被感染成為許多人的憂慮,尤其是同住家人、照護者及高風險族群(如長者、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因長時間暴露於病毒環境,感染風險更高。
根據新英格蘭期刊刊登研究顯示,密切接觸者若預防性使用新型流感特效藥物,可將感染率降低86%,有效阻止流感擴散。李秉穎建議,密切接觸者應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預防性投藥,以降低感染風險。
李醫師也提醒,台灣雖未如日本般實施大規模防疫措施,但這不代表風險較低,民眾仍須保持高度警覺,尤其前往流感高風險國家時,更應落實防疫習慣,包括不碰觸口、眼、鼻,勤洗手、戴口罩等,這些簡單但有效的措施,可顯著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隨著流感疫情升溫,專家呼籲民眾應提升警覺心,密切留意自身與家人的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遵循醫囑治療,以保護自身與周遭親友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