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打人,講不聽,育兒專家分享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絕不是告訴他「不可以打人」
孩子是你的心頭肉,總是覺得他好可愛,但他卻會在不高興的時候出手給你一記重擊?你很難不把它當一回事,但當小孩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打人往往是他們表達感受的一種方式。
孩子會打人,講不聽,該怎麼辦?
如果他打了你一巴掌,或打了他的兄弟姊妹一巴掌,也許他最近在托兒所還打過其他孩子?這會不會讓你感覺自己是個糟糕的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到底能做些什麼來糾正他的打人行為呢?
國外一位育兒教練兼社工繆爾Gen Muir在一段已被觀看180萬次的影片中,說明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事,提供給家長做為參考。
繆爾建議父母別說「不可以打人」這樣的話,因為這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羞恥與困惑,也不要說「你打人媽媽/爸爸,會讓我很傷心」。應該讓孩子了解打人行為會產生的後果,你需要在那一刻掌控局面。
如果這些制止行為都無效,你該對他們說什麼呢?繆爾建議家長以平靜的方式說:「我不會讓你打我的,我要去其他地方(或把孩子攻擊的對象帶開),以確保我的安全。你可以生氣,但我不會讓你打人。」這就是當下讓孩子明白「你打人也沒用,只會讓大家遠離你」。
孩子會打人,講不聽,千萬別爆氣回應
當幼兒開始出現打人行為時,家長不必驚慌,這通常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可能與孩子的語言發展尚未成熟、情緒調節能力不足或探索界限有關。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未成熟,當他們感到生氣、受挫或興奮時,可能會直接用打人來表達,而不是透過語言或其他方式來調節情緒。例如,當他們想要某樣東西但沒有得到時,可能會因為無法處理失望感而動手打人。
有時候,孩子也會用打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特別是當他發現這樣做可以引起家長或老師的關注,即使是被責備,他仍可能覺得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來獲得關心。
當你面對孩子打人時,請先保持冷靜,幼兒有時候因為詞彙有限,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選擇用打人來發洩。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例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如果生氣,可以用說的,或者請媽媽幫忙。」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而非動手打人。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日常生活中可以示範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例如,當家長遇到困難時,可以說:「我現在有點生氣,我需要深呼吸一下。」這樣孩子會學習到遇到困難時該如何應對,而不是使用暴力行為。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