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焦點話題> 大S將選擇環保樹葬!認識樹葬:骨灰如何處理?骨灰如何存放?如何追思?

大S將選擇環保樹葬!認識樹葬:骨灰如何處理?骨灰如何存放?如何追思?

生前就熱愛環保、愛地球的大S,死後也選擇樹葬。妹妹大S說,這是姊姊之前聊到生死,就決定好的方式。

文章目錄

大S徐熙媛因在日本流感併發肺炎離世,享年48歲。在日本火化後由家人搭乘包機護送骨灰回台北家中。之前傳言小S想安放在家,跟姊姊說說話。但其實當時小S太過悲傷,還未能做決定。後傳S家人決定採用樹葬,小S經紀人並透露背後原因。

樹葬為大S之前曾經提過的理想方式

大S

小S透過經紀人表示,之前家人曾生死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記得當時我姊姊說,如果她有一天走了,她想要環保樹葬,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申請當中,我姊的骨灰是先暫放在溫暖的家中。」等申請到了,就會把大S的骨灰回歸大自然。

想要樹葬的名人,還有他

樹葬

台灣實施樹葬的名人有陳定南、舞蹈家羅曼菲、藝術家陳綾蕙、女作家劉枋等。

而導演吳念真也曾交代兒子,以後:「不用太麻煩!找些朋友,大家說再見,把遺體燒化成灰,用樹葬就行了。半年後,樹葬位置還可騰出來,換人使用,你們也省去了年年掃墓的麻煩。」

吳念真不希望自己的骨灰被放在寶塔等地點,若子孫忙碌而沒時間探望,反而令他難過。「我寧願在你們心裡佔一席之地,這樣就夠了!

樹葬 骨灰如何處理?

樹葬,是將火化後的骨灰經「研磨」處理後,裝入可分解的紙、棉布袋內或容器,納入土中,並植草木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葬骨灰。

且不作永久設施、不放進納骨塔、亦不立碑、不造墳,待一段時日後,骨灰變化作春泥回歸大自然,為附近的植物提供更多的養份或附著力。

樹葬後 骨灰存放的狀況

當綠色生態意識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傳統土葬,而即便火葬,仍需要空間放置骨灰,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墓地及龕位供不應求,樹葬變成一種更環保、愛地球的選擇。

但選擇前要了解,樹葬園區為了讓環境能夠永續使用,都會定期置換土壤,翻新土地會將骨灰混淆。

放置骨灰的區域,有的樹葬園區可以選擇特定的樹木區;有些則無法挑選,必須依照園區內實際規劃情況選擇位置。

清明祭祖,樹葬如何追思?

樹葬

樹葬後,不會有任何標示,所以往後在樹葬區無法焚香祭拜,多半只是現場追思,但在家一樣可以祭祀緬懷先人,仍然傳承慎終追遠的精神。

基本上,選擇環保自然葬的民眾,大多跳脫傳統掃墓的形式,清明節不需實際的「掃墓」動作,如整理或清潔納骨塔位等,該天可視為慎終追遠,全家相聚、共同追思的節日,意在追思而不在掃墓。並可用以下方式追思亡者:

舉辦家族追思
紀念亡者聯誼聚會
撰寫書信
到具有懷念意義的處所緬懷
依照各自宗教信仰緬懷追思

除了樹葬,其他環保葬方式:樹存、花葬、海葬、灑葬

樹葬

植存

不同於樹葬,植存需在「公墓外」的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新北三芝櫻花生命園區等。

在屬於「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拋灑或埋葬骨灰,過程中,可用花瓣代替冥紙,相較傳統喪葬模式環保許多。

花葬

與樹葬相同,在公墓內,裝入可被大自然分解的棉布袋或紙內,唯一差別在將逝者「化作春泥更護花」,種植在上面的是花,不是樹。

而現在臺灣目前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的地點較少。台灣提供花葬地點較少,全台僅有9處,雙北各有一處,分別在陽明山第一公墓臻善園及新店區公所四十份公墓。

海葬

根據《冬瓜行旅》指出,海葬是將亡者骨灰研磨處理後,以「環保棉紙袋」盛裝,放於「安息盒」中,乘船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之海域,家屬先向先行者告別,再將「安息盒」 伴隨鮮花和花瓣拋灑大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於每年5月由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縣共同聯合辦理「北北桃三縣市聯合海葬」,除了官方代辦海葬之外,也有不少人選擇透過殯葬業者代為規劃及安排。

灑葬

在公墓區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讓骨灰歸於土地,永續循環。

全台實施環保葬地點、收費,可參考 《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及《台灣殯葬資訊網》。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樹葬是什麼?選擇前你該先了解,以及各縣市樹葬費用

瓊瑤火化後以花葬謝幕人生 這些名人同樣用花葬回歸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