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發展遲緩早療補助,加碼補助!6至18歲弱勢增加1千元,分別4000元及6000元
雙薪小家庭已成為主流家庭組成,一旦家庭成員有發展遲緩狀況,對家庭來說是不輕的負擔。為了減輕遲緩家庭的經濟負擔!台北市社會局表示,早療補助年齡延伸再加碼,今年調升6至18歲,發展遲緩兒少、低收入戶每人每月補助額度提高為新台幣6000元、中低收入戶4000元等。
設籍北市0至6歲未達就學年齡兒童
社會局提供早期療育補助,設籍北市0至6歲未達就學年齡兒童,經醫院開具綜合報告書或疑似發展遲緩、發展遲緩證明書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就可以申請補助,使用於醫療或是訓練。
補助額度原為非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3000元,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5000元,113年則各調升1000元,分別為4000元及6000元,近2年受益人數接近萬人,超過7萬人次接受補助。
療育需求,不因年齡增長而停止
早療教育更不能說停就停,社會局指出,療育需求不因年齡增長而停止,為協助有需求的弱勢兒少,6歲之後可以持續接受療育訓練,以及舒緩相關醫療費用負擔,自111年10月起於北市弱勢兒少醫療補助中,新增6歲至未滿18歲療育訓練費用。
自114年起,低收入戶每人每月補助額度提高為6000元;中低收入戶、領有北市緊急生活扶助、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兒少每人每月補助額度提高為4000元。
低收入戶補助最高
孩子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家長可利用補助資源,確保孩子在適應過程中獲得所需的幫助與照顧,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更為順利!社會局長姚淑文就說,北市6到18歲療育訓練費補助,為全國年齡涵蓋率最廣,針對低收入戶補助也最高,提供早療延伸至6到18歲療育訓練費補助,期待為這些處於過渡期的孩子提供堅實支持。
「早療」是「早期介入」
早療的觀念應該從「治療」轉變為「早期介入」,並根據個別需求找到最有效的介入方式。因為發展遲緩,並不一定代表孩子有先天障礙。馬偕紀念醫院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指出,根據馬偕醫院統計,篩檢出發展遲緩的兒童中,約有3分之1的個案,是因為缺乏適當的環境刺激,而非真正的發展障礙,未必需要長期復健,而是透過家庭互動、語言刺激與日常訓練就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