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媽咪的家計簿】家庭理財也別忘了投資最好的自己,讓家庭更加幸福
年輕時,可能會覺得娛樂活動有點奢侈,等到進入社會後,儘管玩樂的費用已不再是負擔,但大部分的人仍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希望藉以提高收入。
而隨著年齡增長,即便經濟條件逐漸提升,卻因為家庭責任變重,閒暇娛樂的花費其實是愈來愈緊縮。等到四十歲過後,大部分的人已然經濟穩定,開始有機會實現未完成的夢想,而能逐漸邁向享受生活、豐富自我的路上,由此可知,我們在各個時機點在乎的事項各有不同。
媽媽也要好好愛自己
舉例來說,自己最近把錢用在學跑步的跑班、健身房、正念減壓、非暴力溝通課程和調整穩定的精油上,反而不再把專注力放在成長賺錢的技能上,這些看似「花在自身」的選擇,卻因此促使我變得更有能量。
或許很多女性只願意把錢花在孩子和家人的需求上,卻很少為自我投資,這樣的犧牲不見得能為家庭帶往正向發展,倒是因此增加自己的壓力,無法穩定處理家人的關係。照顧自己不是浪費,反而是一種讓自身更穩定、生活幸福的方式。
當我開始運動後,肺活量、體力都變好,陪孩子玩耍不再覺得很疲憊;學會正念減壓時,遇到家庭衝突時可冷靜回應,並且使用非暴力溝通的語法來表達需求,長久下來,夫妻關係變得更溫和,孩子也能明顯感受到家庭氛圍的改變。
重新導正用錢概念
如果你也為「為自己花錢」感到內疚,或總是把自我放在最後,請為自身編列預算,這不是自私自利,而是送給家人的禮物。當變得穩定、快樂、有更多快樂能量,整個家庭都會感受到改變,試著把錢用在以下地方時,便能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還能找到片刻的放鬆與幸福。
1.為自己花錢不是浪費而是投資
許多女性習慣在家庭中優先滿足家人的需求,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媽媽的狀態易直接影響家庭氛圍。當女性身心疲憊、焦慮且易怒時,家人會感受到這股壓力;反之,充滿健康、穩定且富有力量時,家人才能感受到愛與安全感。
比方說,運動會讓身體更有活力,不再因疲勞而對事物缺乏熱情;舒壓課程讓心情更平靜,孩子吵鬧或和伴侶意見不合時,能夠以更為理智且冷靜的方式回應;溝通課程學會表達需求,可減少相互爭吵、增加理解,最後,像是自我照顧的小儀式,如:精油、按摩等等,這些花費不是浪費,而是促使自身更有能力去愛、陪伴並享受生活。
2.改變對金錢的看法
如果你總覺得「要省錢,否則會不安全」,不妨換個角度思考:有計劃地花錢更有安全感。每天記錄花費了解金錢流向,設立「幸福基金」,每月存一筆錢,專門投資自己,比如報名課程、旅行或滿足一些小確幸,讓生活充滿期待。除此之外,學習簡單的理財知識,不需要成為財經專家,但理解基本的儲蓄和投資,可讓你更有信心掌控家庭財務。
設立「幸福基金」最重要的地方在於,編列照顧自我的預算,定期將一部分資金用來投資自身,不僅能幫助減壓、提升能量,也能促使生活更有質感,讓全家氛圍更和諧。當掌握財務的控制感,金錢將不再是壓力,而是成為創造幸福的工具。
3.讓金錢成為支持家庭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害怕花錢,擔心家人不理解。事實上,當與家人坦誠溝通,讓其理解這筆花費能帶來的正向改變,他們反而會支持你。例如:「參加這個課程,是想讓心態變得更穩定,更有耐心地陪伴孩子」、「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所以想去健身房,如此才能陪家人更久」,當家人看到你的變化,便會逐漸理解金錢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省下來」,而在於「用在對的地方」。
你值得擁有幸福
女性從小常被告誡要「顧家」、「為家人付出」,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照顧自己才是能給出最長遠的愛。投資健康、心理成長、快樂,並不是自私的行為,而是創造出更好的自我。
試想一下:如果每天筋疲力盡、回家就情緒低落,疲憊不堪,家人也很難感受到幸福。相反地,如果健康、有活力、內心充滿愛,家庭氛圍是不是會變得更好?所以,下次花費時,不要只問說:「會不會太奢侈?」而是要換成:「這筆錢能讓自己、家人更幸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放心去做。
因為你值得擁有快樂,真正的愛從來不是建立在犧牲之上,而是樹立於穩定、快樂的自我。
珊迪兔
Podcast頻道《精算媽咪的家計簿》主持人。精算生活,創造理想人生的珊迪兔,曾遭遇人生低谷、不堪回首的財務困境、成為媽咪後在職業生涯上的轉折,樂於面對挑戰、喜歡與問題正面對決。堅持相信:「即便生命給我們很多挑戰,睡一覺起床依然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