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健康百寶箱> 預防諾羅病毒!水瓶應該每天洗。每次飲水時,嘴巴的細菌會進入瓶內,手部的細菌也會附著在瓶身上

預防諾羅病毒!水瓶應該每天洗。每次飲水時,嘴巴的細菌會進入瓶內,手部的細菌也會附著在瓶身上

我們日常使用的水瓶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專家建議,應每日清洗水瓶,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積累。清洗時,使用中性清潔劑並徹底沖洗,確保去除殘留的細菌和污垢。此外,定期對水瓶進行深度清潔,例如每週使用稀釋的白醋或小蘇打溶液浸泡,以確保水瓶的衛生狀態。

文章目錄

你使用哪一種水瓶喝水?你多久清洗一次?如果沒有適當清洗,細菌就會進入瓶內,並在一天內迅速繁殖,甚至達到百萬級別。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把水瓶洗乾淨呢?

水瓶內藏多少細菌?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食品安全專家 Carl Behnke 曾好奇他的水瓶是否乾淨,於是用紙巾擦拭內部,結果讓他震驚不已。紙巾原本是白色的,但拿出來時變了色,而瓶內的滑膩感不是材質問題,其實是細菌累積造成的。

為了進一步研究,Carl 和同事在校園隨機借用學生的水瓶,檢測其潔淨程度,卻意外得知他們很少清洗水瓶,甚至從未清洗。而最終的檢測數據證實,這些水瓶內充滿細菌。

為什麼水瓶容易滋生細菌?

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臨床微生物學的研究,細菌最適合在約37°C環境中繁殖,但即使在室溫(約20°C)也能快速增長。新加坡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便使用煮沸過的自來水,細菌仍會在水瓶內迅速繁殖,從早晨 75,000 個細菌/毫升,會在24小時內增加到 100 萬到 200 萬個細菌/毫升。

除了水本身的細菌,水瓶的主要污染源其實來自使用者本身。例如,每次飲水時,嘴巴的細菌會進入瓶內,而手部的細菌也可能附著在瓶身上。若不常洗手,水瓶可能會含有如大腸桿菌這類與糞便相關的細菌。

水瓶內的細菌對健康有何影響?

大多數細菌對人體無害,甚至有益,但某些致病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甚至腸道菌群失衡。此外,共用水瓶可能會傳播諾羅病毒(norovirus)等腸胃病。英國一間報社曾對員工的水瓶進行檢測,發現其中含有抗生素抗性細菌,這種細菌可能導致嚴重腹瀉,特別是剛服用過抗生素的人更容易感染。

如何正確清潔水瓶?

是否定期清洗水瓶,會直接影響其細菌含量,教你該怎麼正確清洗水瓶。

  • 熱水(60°C 以上)+ 清潔劑:倒入熱水與洗潔精,搖晃後靜置 10 分鐘,再以熱水沖洗乾淨。
  • 使用洗碗機消毒模式:這是去除細菌的最佳方法之一。
  • 空氣晾乾:細菌喜歡潮濕環境,因此讓水瓶完全乾燥,有助於抑制細菌生長。
  • 避免僅用冷水沖洗:冷水無法有效去除瓶內的細菌生物膜(biofilm)。
  • 定期清潔瓶蓋、吸管等部位,因為這些地方特別容易積累細菌。

該多久洗一次水瓶?以每日清洗最佳,千萬不要等到水瓶出現異味才清洗!如果水瓶開始發臭,表示細菌已大量繁殖,這時應該直接更換新瓶。

 

選擇容易清潔的水瓶設計,確保每個角落都能清洗乾淨。不論使用何種材質的水瓶,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確保喝下的水不含大量有害細菌。每日或至少每週多次徹底清潔水瓶,使用熱水與洗潔劑清洗,並徹底晾乾。

當然,請避免共用水瓶,以降低細菌和病毒傳播風險。避免裝含糖或蛋白飲品,因為這些成分會促進細菌生長。透過這些簡單的步驟,你就能確保飲用水的衛生,遠離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早餐忌吃這個,會傷胃氣!消夜務必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吃對時間與方法,胃部沒煩惱
總是口乾舌燥,喝再多水還是很渴?中醫揭「4大缺水體質」你是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