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備孕> 新生兒感染B肝約90% 會成為慢性帶原者,其後引致肝硬化與肝癌大幅升高,B肝帶原孕婦若病毒量過高,懷孕27週後可接受抗病毒治療

新生兒感染B肝約90% 會成為慢性帶原者,其後引致肝硬化與肝癌大幅升高,B肝帶原孕婦若病毒量過高,懷孕27週後可接受抗病毒治療

B型肝炎(B肝)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主要經母嬰垂直感染。新生兒感染B肝後,約9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增加罹患肝硬化與肝癌風險。為阻斷母嬰傳染,所有新生兒須接種B肝疫苗,高風險嬰兒需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B肝免疫球蛋白(HBIG)並完成三劑疫苗接種,成功阻斷率達90%。B肝帶原孕婦若病毒量過高,可於懷孕27週後接受抗病毒治療,進一步降低寶寶感染風險。

文章目錄

B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分為垂直感染(母嬰傳染)和水平感染(經由血液或體液接觸)。在臺灣,疫苗普及前,約40%至50%的B肝帶原者是經由母嬰垂直感染所致。

阻斷母嬰傳染B型肝炎

新生兒感染B肝的風險極高,且約90%的感染者會成為慢性帶原者,進而增加罹患肝硬化與肝癌的機率。為有效阻斷母嬰傳染,現行措施包括:

  1. 全面接種B肝疫苗:所有新生兒皆須接種B肝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2. 高風險新生兒額外防護:若母親為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新生兒須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一劑B肝免疫球蛋白(HBIG),並依時程完成三劑B肝疫苗。此方法可有效阻斷90%的母嬰傳染,但仍有約10%的新生兒可能受感染。
  3. 新生兒追蹤檢測:滿1歲時應檢測HBsAg和B肝表面抗體(anti-HBs),以確認是否具備免疫力,並評估是否需要追加疫苗或進一步追蹤檢查。

此外,對於HBsAg陽性的孕婦,建議定期至消化系專科門診追蹤。如果血液中B肝病毒量達106IU/mL以上,醫師可在懷孕27週後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健保給付),進一步降低新生兒感染的風險達90%。

目前,健保署推動「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提供慢性肝炎患者積極治療的機會。因此,B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陽性的準媽媽,產後應遵從專科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檢查,以維護自身與寶寶的健康。

B型肝炎如何傳染給新生兒?

B肝病毒(HBV)主要透過母嬰垂直傳染感染新生兒,傳染途徑包括:

  1. 子宮內感染:懷孕期間,若母親體內的病毒量極高,可能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
  2. 生產時感染:生產過程中,寶寶可能因接觸到母親的血液或分泌物而感染。
  3. 產後接觸感染:若母親的傷口、乳頭破損或寶寶有皮膚破損,可能透過母嬰密切接觸導致病毒傳播。

B肝帶原媽媽該怎麼做?

如果準媽媽是B肝帶原者,請不要驚慌,透過適當的醫療監測與防治措施,寶寶仍有90%以上的機率不會被感染。建議帶原媽媽遵循以下建議:

  1. 定期產檢與B肝病毒監測,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2. 按時帶寶寶接種B肝疫苗與HBIG,確保獲得足夠的免疫保護。
  3. 產後持續追蹤,1歲時帶寶寶檢查抗體,確保有足夠的保護力。
  4. 哺乳安全性:母乳餵養不會直接傳播B肝,但若乳頭破損,應避免母乳餵養,以降低感染風險。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做足準備添好孕,備孕一定要知道的6件Q&A
從順利懷孕到生產,中醫助你培養「卵」實力,減少讓卵子染色體出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