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焦點話題> 【家的故事】志願單親,看矽谷科技人Cindy快樂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家的故事】志願單親,看矽谷科技人Cindy快樂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在台灣,女性適齡未婚,最常擔憂的問題之一就是錯過懷孕生產的黃金期,但即使單身女性選擇凍卵,卻仍受限於「婚後」經伴侶同意才能使用的法律。如果找不到理想的伴侶,就無法成為母親。而理想家庭又是怎樣?我們採訪臉書「志願單親故事集」的創立者Cindy,她也出版了新書《志願單親》,從她的親身經歷,重新詮釋「成家」的可能性。

文章目錄

Cindy是一位矽谷科技人,出身於台灣的她先後在NVIDIA與Google任職。她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的高學歷,反而讓在感情路上吃盡苦頭,其中加進自己對於生育年齡焦慮,讓她在委曲求全後,發現自己的不快樂,而決心走上志願單親這條路。

分享「志願單親」的經驗,幫助與她有相同困擾的單身男女

2020年,她在沒有伴侶的情況下,使用捐贈的精子,透過人工生殖生下女兒;2023年,藉由美國代理孕母生下兒子,她說一路上有太多貴人相助,因此,她也決定透過YouTube頻道、臉書粉專,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能藉此讓與她有相同困擾的單身男女,有參考的方向,「我最擅長的就是整理資料並用簡單的方式說清楚!」確實,閱讀她的的新書,根本就像人工生殖與與代孕的百科,後面還附上Q&A,讀起來絕對會在內心吶喊「作者也太佛心」。

雖然Cindy是在美國完成這一切,對台灣的讀者來說,還受限於法規,無法如法炮製,但重要的是,你發現有人做到了,這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Cindy說:「想想我過去為了要找伴侶,焦慮了十年,如果有人告訴我有這條路,我那十年可能就可以過一個更精彩的人生,我也希望其他願意走向志願單親這條路的人,不會像過去的我一樣害怕,也讓有疑慮的人能從我的例子得知,成家並非只有一種模式,『愛』可以有很多種樣貌。」

問Cindy她的粉專和頻道粉絲是不是多數是女性?Cindy說她一開始並沒有設定是要給女性收看,因為她推的是志願單親,不是志願單親媽媽。她的經驗也曾鼓勵一個男同事成為志願單親,「我們其實不應該去設限,覺得女性才會特別想要有孩子,才會想要克服各種的困難。男性想成為志願單親者更困難。」

這樣我們再次思考,當渴望成為父母,前提是必須要有另一半,你有多少時間可以去選擇?一定要有另一半,一個家才會圓滿幸福嗎?

志願單親,面對諸多質疑

Cindy的分享獲得許多有同樣困擾的粉絲的鼓勵,但也被酸民盯上,她說最常被問:「你有問過孩子,他願意出生在單親家庭嗎?」

其實在歐美,很早就有一群志願單親者,而他們的孩子也早已長大成人。有研究指出,在志願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與雙親家庭沒有差別,甚至有些志願單親的孩子,長大後也選擇走上志願單親的路。Cindy說:「愛的品質才是關鍵。很多所謂的健全家庭,只有表面上完整,可能有雙親感情不睦,對孩子重男輕女,如果真的有選擇權,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什麼樣的家庭?又有誰真的可以選擇?」

面對這些提問,Cindy非常理智,她說,許多人不是真的想要酸她、挑戰她,會提問就是因為他正在掙扎,所以她能夠理解。志願單親不只是法律開放與否的問題,那是一個好大的責任,決定之前必須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到,不斷反思。

但真的都沒後悔過?Cindy笑問,剛剛成為新手媽媽,在累到昏天暗地時,很多人都懷疑過自己吧?「我也曾到美國志願單親的社團,坦白詢問其他人,成為媽媽怎麼跟想像中不一樣,許多人就安慰我,這是必經過程,會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輕鬆,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代理孕母,會造成經濟弱勢女性被剝削?

第二胎是找代理孕母,Cindy也在書中花了很多篇幅來說明她對此的了解與立場。對於「開放代孕,會造成經濟弱勢女性被剝削」的問題,Cindy在書中提到美國的作法,「在美國,經濟最弱勢的女性,沒有代孕資格。由於她們領政府的補助、拿不用錢的保險,因此當她們去應徵當代理孕母時,診所會從保險資料認定她資格不符,把她擋下來。」

「因為從代孕雙方配對成功到有懷孕成功胎兒心跳,可能需要一到兩年的等待,這段期間是不會有代理孕母的酬勞可以領的。所以,取消免費的保險來換得代孕資格的誘因很低,對她和她的家人都是很大的風險外,未來也不一定能再次得到免費的保險。」

此外,精神評估的過程中,諮商師或心理學家對代理孕母的重點觀察之一,就是她的「代孕動機」,例如我的代理孕母,在被質疑是為了錢才做代理孕母時,必須要為自己舉證自清。Cindy說:「有些反對者一直提出經濟弱勢女性的問題,卻不支持用法律來保障這些人,我認為我們應該參考有經驗的國家,畢竟比起口頭上的『因關心而反對』,制定法律作為規範,才是真正的關心弱勢。」Cindy在書中一再強調,許多人關心的代孕問題,在由妥善立法的國度都不會發生。

面對質疑,直球對決

許多關於志願單親、代理孕母的爭議,Cindy都選擇在書中與諸多質疑直球對決,像是:

  • 雙親家庭都忙不過來了,單親一定更弱勢。
  • 單身的人為什麼要自己生小孩,不去收養就好?
  • 代理孕母可能不知道代孕過程有多辛苦,答應後才發現與想像不同。
  • 萬一家長反悔,不想要孩子怎麼辦?
  • 代理孕母懷孕期間,可以為自己的健康做決定嗎?
  • 收養也很好,為什麼一定要找代孕?
  • 女性不是分娩人,延續基因這件事,為何重要到拿別人生產的身心風險來換?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這些議題,建議可以看看《志願單親》這本書。Cindy透過自己的經驗,坦承又無私的分享,希望更多人可以得到啟發,並瞭解這世界有更多成家的可能。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家的故事】「很想媽媽的時候,我唱歌。」郭耀仁用歌記錄母親,唱成一張創作專輯《非常母親》
【家的故事】何處是我家?社工楊小豌帶我們聆聽無家者的故事,重新思考家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