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兩性情感> 另一半很自私,總是你在犧牲退讓,讓你好累。你想過正是因為你一直退讓,才造成現在的局面?看看專家怎麼說

另一半很自私,總是你在犧牲退讓,讓你好累。你想過正是因為你一直退讓,才造成現在的局面?看看專家怎麼說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你扮演犧牲者,改變伴侶的行為並不是你的責任。伴侶的怒氣、自私,不應該由你來彌補。若你一直犧牲自己來維持關係,會導致自己身心疲憊,反而可能吸引放縱者。雖然你無需為伴侶的放縱行為負責,但你有能力對其行為做出回應。雙方都應對發生的事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不應由一方承擔所有的負擔。親密關係中,犧牲者和放縱者之間的互動是相互影響的。

文章目錄

「為什麼,總是我在犧牲!我在退讓!」在兩性關係中,你也常有這樣的不平之氣嗎?你的伴侶似乎吃定你了,總是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讓你心好累。加拿大知名作家克里斯多福‧孟(Christopher Moon)的新書《親密關係Ⅰ》《親密關係Ⅱ》適合正在親密關係裡感到痛苦的你閱讀。他認為,對方的放縱行為其實是你的責任。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對伴侶的行為做出回應,而不是採取犧牲的方式。以下摘錄他的文章:


在一起好累?除非你停止犧牲,否則沒有辦法改變你的伴侶

如果沒有人把東西丟得到處都是,你又怎麼能跟在後面收拾呢?如果沒有長舌的人,你又怎麼能當犧牲者,聽人長舌講不停呢?只要有犧牲者,就有放縱者,反之亦然。
如果你扮演的是犧牲者,那麼除非你停止犧牲,否則是沒有辦法改變你的伴侶的。如果你不能明白,改變伴侶或為他/她的行為做出補償都不是你的「職責」,那麼你就無法停止犧牲。

如果伴侶放縱自己的怒氣,你不必把維持和平當作神派給你的責任。如果你的伴侶嗜賭成癮,你也不必把加班貼補家用當作自己的責任。對方酗酒也不是你的負擔,所以你不必放棄你的熱情和自發性,只為了提供一個穩定、可預期的環境,來彌補不穩定和不可預測的伴侶。

說了這麼多之後,我想用一句話做結語:雖然彌補伴侶的放縱不是你的職責,但對方的放縱行為確實是你的責任。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對伴侶的行為做出回應,而不是採取犧牲的方式。

人們常會忘記,在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要為發生的事百分之百地負責。親密關係中常常發生的情形是,一方已經盡了一切的努力,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但另外一方卻袖手旁觀。有酗酒問題的親密關係往往被描述成這樣:一方長年受苦,像奴隸一樣,辛苦地想讓親密關係或家庭維持下去,另一方卻沉溺於自私的享受。但是到了最近這幾十年,人們卻發現會有這樣的情形,其實犧牲者也同樣有責任。如果扮演犧牲者,你就會吸引別人來扮演放縱者。

在一起好累?總是你在犧牲,但對方卻說他才是犧牲者

然而,雖然這樣的互動關係往往是一方放縱,而另一方犧牲,但如果你想看看真正有意思的事,不妨私下分別問問兩人,誰犧牲得比較多。結果通常是,不管你問哪一方,他/她都會說自己是犧牲比較多的人。即使跟你說話的人當時是比較沒活力、沒生產力的一方,那也只是因為他/她正在「休息」,因為之前已經辛苦地工作了一個星期、一個月或一年,甚至是因為經歷了一段悲慘的童年,所以必須休養生息。

放縱者常用自己悲慘犧牲的故事,來作為他們行為的藉口。這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犧牲並不是一種行動。犧牲是一種「心態」。洗碗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煩人。有什麼樣的經驗,完全是由心態來決定的。

在一起好累?犧牲是一種「心態」

要怎樣才能改變心態呢?

一開始,必須有改變的意願,但我也瞭解我需要一些不平凡的幫助才能做到,因為犧牲的心態已經跟了我一輩子,甚至是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選擇時就開始了。為了融入家人,為了讓自己在生理及情緒上得到滿足,我犧牲了自己。

既然犧牲與放縱具有共生的關係,如果你去除其一,另外一個也無法繼續存在。一旦你對自己的犧牲有所自覺,就能把全部精神集中在來自中心的力量上,並要求愛來引導你走出犧牲的模式。

犧牲完全是心態上的問題。只有愛能進入你的心,去改變只有給予,卻不懂得接受的模式(犧牲),以及只有獲得,卻不懂得享受的模式(放縱),使得犧牲轉變為真心的給予,而使放縱轉為真心的接受。

我們所需要做的──也是我們僅能做的──就是讓靈魂的愛帶領我們回到中心,回到有愛存在的地方。練習,不斷練習吧!

 
書名:親密關係Ⅰ──別將伴侶當成應該滿足你需求的人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Christopher Moon)
譯者:張德芬、余蕙玲
出版社:寶瓶文化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陳傑憲透露把老婆視為真愛關鍵:最好的關係,是在對方面前可以真誠做自己
夫妻爭吵,從小事開啟的家庭風暴,你該了解心理學的「5秒法則」,別吵到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