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成長曲線> 寶寶跟嬰幼兒,應該睡多久才夠!2歲的孩子不喜歡睡覺,除了開始作夢,原因就是「一睡著就看不到爸爸媽媽了」

寶寶跟嬰幼兒,應該睡多久才夠!2歲的孩子不喜歡睡覺,除了開始作夢,原因就是「一睡著就看不到爸爸媽媽了」

孩子要睡多久才夠?!根據研究新生兒一天所需的睡眠時間為14到17小時,隨著孩子成長,幼童需要的睡眠時數則減少至10 到13小時。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不僅是嬰兒腦部與身體良好發展的關鍵,更與爸媽情緒及家庭氣氛息息相關。但是小baby常日夜顛倒,也總是睡睡醒醒,以下睡眠專家就分享各年齡層孩子睡眠時間建議,並透過小秘訣讓寶寶一夜到天亮。

文章目錄

阿公阿嬤常說的「一暝大一寸」,說明了寶寶睡得好、能成長得更好!寶寶到底要睡多久才夠?

充足的睡眠與休息,不僅是嬰兒腦部與身體良好發展的關鍵,更與爸媽情緒及家庭氣氛息息相關。但是小baby常日夜顛倒,也總是睡睡醒醒,嬰兒睡眠時間多少才算足夠呢?什麼時候能睡過夜?以下就來分享各年齡層孩子睡眠時間建議,並分享幾個小秘訣,讓爸媽哄寶寶好入睡,

4到12個月嬰兒

嬰兒睡眠

睡眠特性

嬰兒睡眠時間長,一天24小時之內,有12到16 小時在睡眠之中。不像大人的睡眠是一氣呵成,嬰兒白天需多次小睡,晚上會夜醒討安撫或是討奶。隨著寶寶飛速的發展,會經歷多次睡眠倒退,包含四個月、八到十個月、十二個月等,造成小睡困難、小睡短、夜醒多次等問題。

建議措施

由於12個月以下,的嬰兒猝死機率較高,建議父母營造安全睡眠環境,使用符合安全標準的嬰兒床,保持床品簡單,避免鬆散被褥掩蓋口鼻。建立簡單睡前儀式,比如搖籃曲或床邊故事,可以逐步培養寶寶對睡眠的聯結。

1到2歲幼兒期的睡眠

 

睡眠特性

幼兒每日需要12至14小時睡眠,包括夜間睡眠與午睡。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午睡時間會逐漸縮短。不只如此,2歲以後偶爾會因豐富的想像力,而出現惡夢。

這個階段孩子也開始展現自我意識,不願意配合父母做任何事;同一時期還會出現一波一波的分離焦慮,因為一睡著就看不到爸爸媽媽了,所以不願意睡覺。

他們睡前也會說「不要洗澡」、「不要睡覺」;甚至出現各種拖延招數逃避睡眠,包括「還要喝水」、「還要坐馬桶」、「再念兩本書」,讓爸媽頭痛至極。

建議措施

建立規律作息,讓孩子逐步適應。適當的下放一些權利給孩子,例如讓他們自己選擇穿哪一件睡衣、讀哪一本睡前故事,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的抗拒。

3到5歲學齡前的睡眠

睡眠特性

學齡前兒童每日大約需10至13小時睡眠,如果孩子晚上睡眠時數夠,3到5歲之間會慢慢不需要小睡,常常小睡片刻也要滾很久,但是就是睡不著。因為做過噩夢,學齡前兒童在睡前可能會緊張焦慮,所以需要額外的安全感。

建議措施

睡前故事、輕柔音樂或靜態遊戲有助於放鬆情緒,準備睡覺。而且睡前一小時內減少刺激活動,避免電子產品和劇烈遊戲,幫助大腦平靜。如果寶寶不需要午睡了,可換成安靜閱讀或聽故事的活動,保持休息效果。

6到12歲學齡兒童的睡眠

兒童睡眠

睡眠特性

學齡兒童通常需要9至11小時睡眠。功課、考試、才藝課等等,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入睡時間,造成晚睡的情形發生。

建議措施

建立固定的就寢時間,並輔以輕鬆的睡前儀式,如閱讀或聆聽輕音樂。睡前一小時內避免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減少藍光干擾。營造良好睡眠環境,例如調整室內溫度、光線與噪音,創造舒適的休息氛圍。為了加快入睡的速度,並且提升睡眠品質,建議安排孩子在其他房間裡做作業,以提升臥室和睡眠之間的連結。

13到18歲青少年的睡眠

睡眠特性

青少年每晚需要約8至10小時的睡眠,青少年因為荷爾蒙變化常,導致作息晚睡晚起。由於學業壓力和社交活動,許多青少年可能睡眠不足。電子產品與作息衝突: 晚間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設備,會延後入睡,進一步加重睡眠不足的情況,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建議措施

儘管生理傾向晚睡,仍應努力規劃固定的就寢時間,並堅持每天的作息規律。睡前至少一小時內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可改為閱讀、冥想或輕音樂放鬆。手機最好放在臥室外充電,避免孩子半夜忍不住偷偷玩手機。

青少年會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習慣,因此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與學習的關係密不可分!如果孩子在學校似乎有注意不集中、過動行為,或是學習問題等等,有可能是孩子晚上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導致影響了白天的狀態。如果你已經嘗試了一切努力,但是孩子依然睡不飽,或是白天看起來很疲累,那麼應該適時地帶他們去看兒童睡眠專科醫生!

文章授權 酣然兒科睡眠顧問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教會孩子這6個好習慣,比考100分更重要!這一點最難,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期」!哈佛專家:否則長大將失去解決問題,深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