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2次免費諮商5月上路,呼籲大眾重視「第四孕期」的概念,產後12週內都需要好休息和育兒協助!
產後女性兩次免費諮商服務,預計5月正式上路
衛生福利部今年規劃推動孕產婦諮商計畫,提供產後女性兩次免費諮商服務,預計第一年將投入新台幣8,000萬元,預估可惠及6至8萬名婦女。該政策預計於5月正式上路。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與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日出席「114年全國社工專業人員表揚典禮」。卓榮泰於活動中宣布,政府將於5月實施由衛福部規劃的「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方案」,該方案由婦產科醫師或助產師提供,涵蓋傷口檢查、產後恢復及身心健康評估等內容。
產後女性兩次免費諮商服務,幫助「產後憂鬱」的產婦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在受訪時表示,女性產後受荷爾蒙變化與心理因素影響,情緒容易波動。然而,由於對「產後憂鬱」的誤解與社會污名化,許多婦女可能因此延誤尋求協助的時機。
重視「第四孕期」的概念
婦產科醫學會提出「第四孕期」的概念,強調應完善產後婦女的照護服務。第四孕期指的是產後開始的12週,這段時間女性除了體會到迎接寶寶來到這世界的喜悅,同時也經歷著身心理上巨大的挑戰。但常見的是女性往往把對自己的照顧放在最後的順位。產後婦女真的非常需要他人的協助。
台灣有坐月子的習俗,就是要讓產婦有好好休息的時間。然而,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於去年12月發布的研究顯示,產後6週的復原期不足以有效減輕產後併發症的影響。許多女性尚未完全恢復,便面臨照顧孩子的疲累與緊張,這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女性的罹患率則高達10%至26.8%,明顯高於全球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10%至16%),主要原因在於社會對母職的高期望,使許多產後婦女感到壓力巨大,卻缺乏足夠的支持與協助。
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於2018年呼籲社會應重視產後第四孕期對母親健康的影響。台灣的醫療相關單位也加強宣導女性在孕產期間的自我照護,提供更完善的健康教育。經相關單位研議後,制定了「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方案」。該政策上路後,產後女性將可獲得兩次專業的身心健康諮詢,分別於產後4週內及產後3個月內進行。專業醫療人員將提供關懷與協助,幫助婦女緩解產後可能出現的憂鬱情緒,確保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