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孩子總是會抱怨父母沒給的那一塊,那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好?《苦盡柑來遇見你》寬植和愛純的愛,不多話、不完美,但從沒缺席

孩子總是會抱怨父母沒給的那一塊,那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好?《苦盡柑來遇見你》寬植和愛純的愛,不多話、不完美,但從沒缺席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這部劇裡,寬植和愛純幾乎把所有的心力與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們辛苦、節省、委屈自己,不求回報,總是把最好的一點留給孩子,不是因為偉大,而是因為這是他們理解的愛的方式。 然而當孩子長大,說的卻往往是「那時候我想要的都買不起」。他們的抱怨看起來很現實,讓人覺得父母的愛,好像都沒被記得。

文章目錄

這是這部劇系列文的最後一篇了,我想來談談父母到底要怎麼做的問題。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這部劇裡,寬植和愛純幾乎把所有的心力與情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們辛苦、節省、委屈自己,不求回報,總是把最好的一點留給孩子。不是因為偉大,而是因為這是他們理解的愛的方式。

但孩子長大後,提起童年,說的卻往往是「那時候我想要的都買不起」、「我不想再回到那種生活」。他們的抱怨看起來很現實,讓人覺得這些愛,好像沒被記得。

相對的,來自物質豐富家庭的英凡和賢淑,從不缺錢,但卻經常望著金明銀明想著:「我很羨慕你的家庭。」他們得到了所有外在條件,卻還是羨慕那些被父母陪伴與理解的日子。

你給了愛,孩子記得的是匱乏;你給了錢,孩子記得的是冷淡

苦盡柑來遇見你|韓劇|親子教養

你給了愛,孩子記得的是匱乏;你給了錢,孩子記得的是冷淡。這種錯位,會讓很多父母感到挫敗,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才算把孩子帶好了。

心理學觀察裡,孩子對父母的記憶,往往不是來自於「得到了什麼」,而是「哪裡讓我感覺被缺席」。不是不懂感恩,而是人的情感結構天生就會對「沒被滿足」特別敏感,甚至把它記得更久。

像銀明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從小就覺得爸媽偏心,只疼愛成績好的姊姊金明,對自己總是嚴格、忽略、少一點愛。這份不公平的感覺讓他積壓了很多委屈,也影響了他對家庭的看法。

但直到後來,他才慢慢想起,爸爸其實每年都會在他生日那天,特地帶他出去吃他愛吃的肉,還會偷偷買玩具給他。那些安靜的時刻,是爸爸專屬留給他的溫柔。可惜那時候的他,看不見這些細節,只記得自己「沒被公平對待」。

有時候,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沒被好好愛過,他心裡會變得特別敏感,只會記得那些讓他失落、覺得不被重視的瞬間。即使父母其實默默做了很多,他也很難看進去。不是他故意忽略,而是他真的太希望「被公平對待」,以至於眼中只剩下不公平。

​要怎麼從「我沒被愛」的孩子視角,轉向一種更寬廣的理解?

苦盡柑來遇見你|韓劇|教養

那麼,一個人要怎麼辦,才能從「我沒被愛」的孩子視角,轉向一種更寬廣的理解?有時候,是自己開始當了父母,才真正體會到:愛不是全部能給,很多時候只是「盡量」。

有時候,是在某個突然安靜下來的時刻,回想起小時候某一段畫面,才忽然意識到:也許爸媽那時候,真的有在努力,只是他們不會說。

還有時候,是在照顧別人、陪伴別人的過程中,慢慢明白,當初的父母,也可能只是做得還不錯,而不是什麼都沒給。這些瞬間也讓我們發現:其實那份愛可能一直在,只是我們曾經太年輕、太委屈,沒能看見父母曾經為我們做得付出與犧牲。

時間的累積,才能回頭看見那些曾經錯過的溫柔

苦盡柑來遇見你|韓劇|教養

但這並不丟臉。我們都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回頭看見那些我們曾經錯過的溫柔。這種感覺,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心理分化的起點。

在榮格心理學裡,這被視為個體化的開端。人是從與他人的落差中,慢慢分辨出「我」的輪廓,而父母的限制與不完美,正是這個過程的第一道風景。

所以孩子對父母的不滿,往往不是單純的抱怨,而是內在建構自我意識的第一塊磚。他從你給不了的地方,去想像他要什麼、要變成誰。你不是他的答案,但你是他提問的起點。

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說過「夠好的母親」這個概念。不是完美,不是萬能,而是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允許孩子經歷一些失落和挫折。這樣的挫折,是孩子學會現實感的第一課。

父母無法替孩子擋掉世界的風雨,但可以陪他站在那裡,不逃、不過度解釋、不把錯推給他。這不是高尚的姿態,而是一種務實的愛。你沒辦法給全部,但你願意一直在。

​愛純與寬植給的不多,但他們一直都還在

苦盡柑來遇見你|韓劇|教養

回到愛純與寬植,他們給的從來不多,但他們一直都還在。即使資源有限、能力有限,他們也沒有逃避照顧的責任。這不會讓孩子少挫折,但會讓孩子記得,有一種愛,不多話、不完美,但從沒缺席。

愛不是滿足一個人所有的需求,而是為他留下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去尋找那缺的部分。這不是放任,而是一種對孩子主體性的信任。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正在養育孩子的大人,常常感覺怎麼做都不夠好,也許可以換個問法。不是「我怎麼做才不會讓他抱怨」,而是「我能不能接受,孩子終究會從我不能給的那裡,去找到他自己」。

如果你總覺得還不夠,那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對,而是因為你在乎。有時候,不確定與不完美,才是真正在做父母的樣子。不求萬全,只求誠實地陪著孩子長大,也陪著自己慢慢成熟。

​本文由【牧澄占星教養哲學】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苦盡柑來遇見你》嫁夫當嫁朴寶劍!婆婆:「連我唯一的兒子都不幫我說話,誰要幫我說話?」邏輯神回:「爸爸才應該要幫你說話!」
《苦盡柑來遇到你》讓嫁出去的女兒都看哭:「我怎麼能結這個婚?我爸媽會哭的⋯⋯」被「富養」的女兒,會為了爸媽不虧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