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孩子的睡眠力】到底是過動?還是睡眠障礙?全面解讀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小朋友睡到一半,呼吸的氣流減少甚至中斷,等到孩子吸不到氧氣時便會頻繁醒來,導致睡眠品質不良引發情緒、行為、專注力問題。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有2~3%的孩童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隨著兒童肥胖增加,這個數據可能會逐年擴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有機會發生在各階段年紀的孩童身上,而研究報告指出,大多好發於2~8歲的小孩。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分類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跟成人不一樣,以下是其定義:
1.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當患者的呼吸氣流減少超過90%,且至少持續兩個呼吸週期。患者有試圖呼吸或是愈來愈努力呼吸,但是由於呼吸道狹窄、堵塞,導致無法正常吸氣。
2.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腦部暫時停止傳達呼吸訊息,導致患者沒有試圖呼吸,所以呼吸完全停止。
3.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若患者僅於部分時間有嘗試呼吸,則為混合型。
4.低通氣
呼吸氣流減少大於30%,且最少維持兩個呼吸週期,氣流減少通常伴隨夜醒反應,或是血氧飽和度下降超過3%。
睡眠呼吸中止症3大原因
大多數來說,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和大人迥然不同,正確了解後才能對症下藥:
1.扁桃腺和腺樣體肥大
位於喉嚨後部的腺體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們可能因為遺傳、頻繁感染或發炎而腫大,阻塞呼吸道並影響睡眠時的呼吸。
2.兒童肥胖
肥胖會讓呼吸道變得更狹窄,約60%的肥胖兒童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3.其他風險因素
包括下顎狹小、下顎內縮、舌頭和喉嚨肌肉無力、過敏性鼻炎、二手菸、家族病史等等。
睡眠呼吸中止症恐有過動反應?
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症狀之一。然而,並非所有打鼾的兒童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需要透過睡眠檢測來判斷,夜晚睡眠的其他症狀包含:打鼾、用嘴巴呼吸、咳嗽或窒息、夜間盜汗、夢遊、說夢話、夜驚、夜尿等等。
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孩童白日出現的問題,與大人不一樣,成年人通常會表現出白天嗜睡和疲勞,而兒童則更容易有專注力不足、過動等行為問題。
6種常見治療方式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不過,家長請注意每個孩子的症狀、嚴重度和原因都不一樣,請您諮詢專科醫師,才能為孩子量身訂製最佳的治療方案。
1.扁桃腺和腺樣體切除術
如果小朋友的症狀是由扁桃腺和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透過手術切除腺體可能會獲得改善。
2.口腔功能療法
口腔和喉嚨肌肉的練習(又稱:口腔肌功能療法),有機會改善兒童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打呼。
3.牙齒矯正治療
如果造成孩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是來自於上下顎的結構,那麼,醫師大多會使用牙齒矯正的治療方式,來增加口腔空間並改善氣流。
4.持續性正壓呼吸器
讓患者在睡覺時戴上幫助呼吸的面罩。
5.治療過敏和鼻竇炎
類固醇鼻噴劑、鹽水鼻腔沖洗劑以及其他過敏藥物,可減少因過敏引起的呼吸道狹窄,通常會與其他治療方式一起進行。
6.持續監測
對於輕症的小朋友來說,可選擇持續監測而非立即治療,同時,也能優化睡眠習慣並密切監控症狀。
觀察小朋友睡眠狀態.及早治療最安心
只要睡眠出現異狀,例如:孩子突然開始持續夜醒,建議諮詢專科醫師。此外,若孩子出現專注力不集中、易怒或行為衝動,也可以就診檢查是否為睡眠障礙引發的問題。
除了醫學上的治療之外,也有關於自然療法的選項:
1.減重
對於有肥胖的孩子減重或能改善症狀。
2.避免過敏源
如花粉和霉菌等會引發鼻炎的物質。過敏性鼻炎會導致鼻塞和呼吸道受限,進而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
3.姿勢訓練
訓練兒童側睡或抬高頭部。
由於每個孩子的症狀、發病原因不盡相同,爸爸媽媽若有疑慮,請先行前往就診,才是對小朋友最好的方法。
酣然睡眠顧問
酣然團隊提供睡眠課程,解決0~5歲睡眠問題,包含入睡不易、頻繁夜醒、清晨早醒、小睡短、調作息等問題。從小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將是這輩子您送他最好的禮物。
臉書/酣然兒科睡眠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