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孕期照護】高齡產婦年齡愈高,要面對問題更多,務必注意胎動,預防早產
大家都知道生育年齡35歲以上稱為「高齡產婦」,不過,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產科主任陳彥廷強調,「同為高齡產婦,35~39歲為一群,超過40歲又是另外一族群」,他解釋,35歲是指唐氏症發生機率驟升的年紀,40歲則是生理機能下降的分水嶺,而讓各項妊娠不良結果指標明顯上升,這樣的「分類」點出「產婦年齡愈高,遇到的問題更多」的現實。
陳彥廷醫師指出,高齡產婦要有「體能永遠回不到年輕時候」的認知,一是可能身上已有慢性病;二是舉凡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等妊娠併發症,在高齡產婦上有著更高的發生率;即使沒有共病症,也可能因生理機能的下降,而讓胎盤功能不佳,導致新生兒低體重(體重小於2,500公克),「根據統計,35歲以上孕婦,隨著年齡增加,新生兒低體重比率隨之增加」。此外,早產率、胎死腹中與新生兒死亡的機率也隨產婦年紀增加而提高。他對於高齡產婦有以下提醒:
注意胎動與縮短產檢頻率
胎動,是判斷胎兒情況的指標,大約妊娠20週左右,孕媽咪可透過觀察胎動,初步了解胎兒是否處於危險當中,利用「三餐飯後、睡前、起床後」等五個時間點,掌握「1小時的胎動大約10次左右」的原則,或是跟前一天相比,胎動次數不要落差太大,如察覺有異,請儘速就醫。
當胎兒有生長遲滯而比較「小隻」或是胎動異常時,「產檢醫師會縮短孕媽咪的產檢週期,必要時,一週要回診兩次」。陳彥廷醫師進一步指出,「高齡產婦若是有特別狀況,在妊娠39週後,可考慮提早住院催生,畢竟只有把寶寶抱在手上才是真的」。
他補充,通常建議這麼做的對象,主要是35歲以上有共病症、肥胖、本身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孕婦;若是40歲以上的孕媽咪有這些狀況,則是強烈建議提早住院催生。
懷多胞胎容易早產
生殖醫學的興起,造成雙胞胎的發生率有增加趨勢。陳彥廷醫師指出,妊娠12週前後,要確認雙胞胎屬於哪一種?是「單一絨毛膜」或「雙絨毛膜」雙胞胎?「這將會決定產檢的頻率與生產週數」。
孕婦懷雙胞胎很辛苦!「因胎兒長大造成的壓迫,讓孕媽咪的不適提早發生,雙胞胎出現併發症的機率較高」,而胎兒所要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早產,生產的週數愈早,愈容易發生併發症,程度也愈嚴重,「尤其是共用胎盤的單一絨毛膜雙胞胎,不僅較容易有雙胞胎特有的併發症,早產的機率更高」。
陳彥廷醫師指出,預防早產,應對早產徵兆提高警覺,包括:腰痠、下腹悶痛、肚子變硬、疑似宮縮、破水、尿中帶血或內褲明顯有血跡等,有這些狀況的話,建議儘速就醫確認狀況。
考量早產兒需要特別的照護,以降低諸多早產併發症的發生機會,他提醒,「萬一有早產跡象時,建議孕媽咪及早轉診,到設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生產,讓孩子在出生後,能夠立即受到專業照護,給寶寶更高的存活機會與更好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