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就寢時間,幫助孩子擁有更強的情緒控制能力,對社交和行為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許多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在適當的時間上床睡覺,而且要睡飽。然而,固定睡覺的時間則更有好處,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一項最新的研究,發表在《發展與行為兒科雜誌》(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上,該研究表明,固定的就寢時間可以幫助孩子擁有更強的情緒控制能力,對社交和行為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身處壓力情況下。
固定的就寢時間,讓孩子面對壓力也表現較穩定
這項研究研究143名兒童,收集了他們六歲之前的睡眠模式和行為的詳細數據。在一週的時間裡,研究人員追蹤了孩子們的睡眠模式,包括睡眠開始時間、中點時間和睡眠結束時間,以及總睡眠時間。然後,參與者被分配了專門設計的任務,以引起挫折感,並觀察社交和反社會行為。研究人員觀察到,睡眠時間的一致性對兒童的社交和行為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令人沮喪的情況下。
兒童睡眠障礙引發的問題
每晚睡眠少於九小時會對兒童的健康和智力發展產生有害影響。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數據,新生兒每晚應睡15-17小時,1-4歲兒童每晚應睡10-14小時,5-10歲兒童每晚應睡10-13小時,11歲兒童每晚應睡10-13小時。
睡眠不足的兒童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認知能力和情緒穩定性下降。睡眠不足也與憂鬱、恐懼、藥物濫用、過敏、衝動、執行功能、慢性疼痛、過動、肥胖、生長遲緩、高血壓和焦慮的風險增加有關。睡眠困難的孩子可能不太願意參與與學校相關的活動,如家庭作業、運動、參與體能活動或社交。
固定的就寢時間,對兒童的心理與生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固定的就寢時間1.穩定的生活規律有助於安全感的建立
兒童對於生活中的穩定性非常敏感,固定的就寢時間能讓孩子感受到規律與掌控感,進而增強安全感,對心理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固定的就寢時間2.促進身體健康與腦部發展
睡眠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支持身體發育。此外,充足且規律的睡眠對於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能力也有顯著幫助。
固定的就寢時間3.情緒穩定的基礎
缺乏規律睡眠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易怒或焦慮的情況。固定的就寢時間能幫助孩子保持情緒平穩,提升心理韌性。
固定的就寢時間4.有助於培養自律性與時間管理能力
從小養成固定的就寢時間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律,並理解時間安排的重要性,這對於未來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大有幫助。
固定的就寢時間5.減少親子衝突與壓力
若孩子有固定的就寢時間,家長也更容易安排作息,減少因拖延睡覺而產生的爭執,營造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固定的就寢時間6.支持心理生理的自然節律
固定的就寢時間能幫助孩子的身體與心理適應自然的晝夜節律,降低內分泌失調或其他與睡眠相關的問題風險。
家長可以為孩子設置一個清晰的睡前流程,例如洗澡、刷牙、閱讀或聽故事等,幫助孩子進入放鬆狀態,配合固定的睡覺時間,逐步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