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財商教育這樣教:將理財輕鬆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從觀念開始:錢是有限的資源

財商教育這樣教:將理財輕鬆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從觀念開始:錢是有限的資源

爸媽都知道理財的重要,建議每週定額給孩子零用錢,並教分為儲蓄、消費與分享三類:儲蓄可應對突發狀況或實現目標,累積過程中也能培養耐心與成就感;消費則學習分辨「想要」與「需要」,讓孩子負責自己的選擇;分享則是引導孩子關心他人,定期捐出部分金額,養成同理心與延遲享樂的能力。

文章目錄

理財不再是成年人的事,更應該從小開始教育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才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財務習慣,因為這個世界瞬息萬變,懂得兒童理財的方法與訣竅,有助於為孩子的人生增添一項有用的工具。

從觀念開始:錢是有限的資源

讓孩子理解「錢不是無限的」這個概念,是理財教育的第一步。可以從生活中的「選擇」開始,例如:「我們只能選一樣東西買,你想要哪一個?」讓寵愛蔓延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溺愛,在有限的選擇內,孩子依舊可以感到快樂滿足,也必須要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給零用錢,讓孩子學會分配

建議每週定額給零用錢,並教孩子將零用錢分為:

  1. 儲蓄: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爸媽可以讓孩子知道,儲蓄可以用來應對未來的突發事件,或者用於實現某些目標,如購買心儀的玩具或書籍。在儲蓄的過程中,跟孩子一起分享靠近目標的喜悅,也會讓孩子充滿動力與成就感。
  2. 消費:消費幫助孩子區分「想要」和「需要」的不同。想要多是慾望,而需要則是實際面的需求,有時候孩子在這方面無法抉擇或釐清,勇敢讓孩子承擔自己「想要」和「需要」的選擇,孩子們才能夠實際體會何謂「想要」和「需要」的實際不同。
  3. 分享:定期捐出,問孩子關心的事物是什麼?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他們?可以是公益機構,也可以是幫助朋友的方式。這個方法簡單但很有教育意義,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分配與延遲享樂的能力。

創造實踐機會

有些家庭還會加入「投資」或「夢想基金」,幫助孩子設立短期和長期目標。例如,帶孩子一起購物,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也可以讓他們計畫一次家庭聚餐預算、或一起設定存錢目標等。

引導而非命令

避免用「你不准買這個」的方式,而是一起討論「買這個會有什麼後果?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選擇?」並尊重他們儲蓄下來可以使用的金錢分配權,但須事先告知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以身作則

父母的消費習慣與金錢態度,會深深影響孩子。試著在日常中分享你如何做出金錢決策,讓孩子理解背後的思考過程。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珊迪兔專欄】婚後家庭財務怎麼分配與管理?單薪、雙薪方法大不同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投資不只是理財,穩健家庭財務從良好溝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