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虐打幼兒致死或重傷,半數有受虐性腦傷,而施暴者多半稱因為哭泣不止而失控,該如何預防?

虐打幼兒致死或重傷,半數有受虐性腦傷,而施暴者多半稱因為哭泣不止而失控,該如何預防?

根據衛福部近五年統計,台灣每年平均26名兒少因不當對待受重傷或死亡,其中近半數有受虐性腦傷,逾四分之一不幸喪命。家長常以跌倒為藉口否認施虐,但醫師指出腦傷多伴隨視網膜出血等明顯跡象,恐留終身神經傷害。而失虐者提到失控的原因,主要以受不了孩子哭泣不止為理由,該怎麼避免情緒失控,心理師提供實用5步驟。

文章目錄

台灣兒虐嚴重傷害或死亡,近5成案件有受虐性腦傷

根據衛生福利部近5年統計(109-113年)數據,台灣每年平均有26名兒少遭受照顧者不當對待致嚴重傷害或死亡,其中近5成案件有受虐性腦傷,更有25%以上的兒童因此喪命,顯示家長因為一時情緒失控的不當對待,為兒童帶來永久性的嚴重傷害。

我國於103年制定「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公約中明定國家應立法保護兒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不當對待與不法侵害,促使我國兒少人權與國際正式接軌,衛生福利部為響應聯合國提倡全世界於2030年前消除對兒少任何形式的體罰或身心暴力的目標,自110年起將每年4月訂為兒少保護宣導月。

今年特別舉辦「終止兒虐·守護系列記者會」,第一場記者會主題為「一時失控,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痛」,聚焦於兒童受虐性腦傷議題,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李恩沛醫師、漱心坊蔡明娟臨床心理師共同出席,呼籲全民關注受虐性腦傷議題,用正向教養方式陪伴下一代。

兒虐,家長多半否認有虐待行為,常以意外跌落當藉口

保護服務司張秀鴛司長指出,在兒少保護調查實務現場,家長對於兒童發生受虐性腦傷,第一時間多半否認有虐待行為,並常以意外跌落當藉口。

然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李恩沛醫師表示,兒童自150公分以下的高度跌落造成嚴重顱內受傷的機會極微,受虐性腦傷通常伴隨著瀰漫性軸突損傷、視網膜出血等跡象,有7成以上會出現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包含:智能障礙、腦性麻痺、癲癇發作、行為問題及學習障礙,這些都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育兒不失控5步驟

漱心坊蔡明娟臨床心理師說明,台灣必須再加強「共親職」的實際幫助,別把育兒重擔放在某一位照顧者身上。也特別指出,許多照顧者會失去理智,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幼兒哭鬧不止,對此,她提出育兒應對5步驟:

1.停-按下暫停
2.走-走動步伐
3.吸-放慢呼吸
4.動-身體活動
5.轉-轉換思緒

育兒不失控,參考資源

提醒家長即時冷靜下來調適自己的心情,才能為兒少帶來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育兒的歷程需要更多夥伴的共同參與,衛生福利部建議時刻關照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面對育兒議題,也可主動尋求下列資源:

育兒議題實體諮詢

到在地「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親子館」,尋求育兒指導、教養諮詢、喘息服務、社區支持、經濟補助等支持服務。

育兒議題線上資源

  • 衛福瞳鈴眼正向教養影片1-10篇(網址)
  • 親子教育教材(網址)
  • 育兒親職資訊網(網址)
  • 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0-6歲正向教養手冊(網址)
  • 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網址)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台南保母被爆性侵3歲女童!「用手指戳還用嘴巴親」令人氣憤

媽媽生產竟由六歲男童請假到醫院照顧,家訪發現女嬰僅用枕套包裹,緊急安置兩名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