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出生4天確診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還敗血症,小心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三種途徑

出生4天確診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還敗血症,小心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三種途徑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重症率高,慈濟醫院收治一名新生寶寶,出生第四天出現唇色發紫、發燒、活力下降等症狀,確診後併發敗血症、心肌炎等,所幸經即時治療康復出院。提醒家長注意嬰兒健康,特別是出生七天內,如出現異常應立即就醫。孕產婦及照顧者須勤洗手、注意衛生,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

文章目錄


示意圖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重症率與死亡率高

根據媒體報導,慈濟醫院近日接獲一名懷孕36週的孕婦因發燒入院,隔天緊急施行剖腹產迎接新生命。不料寶寶出生第四天便出現兩次嘴唇發紫的狀況,雖經兒科團隊初步排除先天性心臟問題,進一步抽血檢查卻發現白血球與血小板數值偏低,肝功能也有異常,接著還出現體溫升高與精神不濟的情形。

進一步檢查確診寶寶感染了新生兒「腸病毒伊科11型」,並引發重症。住院期間,病況一度惡化,出現敗血症、全身性血管凝血異常(DIC)、心肌炎及猛爆性肝炎等嚴重併發症。所幸醫療團隊及時介入,投予免疫球蛋白並提供密切的支持性治療,最終成功穩定病情,寶寶在一週後康復出院。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主要有三種途徑

媽媽寶寶提醒大家,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主要有三種途徑:生產前感染(胎盤垂直傳染)、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病毒(周產期感染)、或出生後與他人接觸(產後感染),其中以周產期感染最為常見也最危險。新生兒在感染初期,常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症狀,如果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成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等重症。

家長應該多留意新生兒的健康情形,特別是出生七天以內的新生兒,如上述情況應儘速送醫治療,以免惡化為重症。「腸病毒伊科11型」不同一般腸病毒,一般腸病毒威脅5歲以下幼兒,容易有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等特殊症狀,伊科引發重症對象主要是一歲以下小嬰兒,又以新生兒最危險。而感染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和「克沙奇B型病毒」兩大類。

準媽媽們應該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懷孕期間、生產前後,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並儘量避免與患者接觸。 此外,準媽媽們產前至分娩後,如果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肋痛等症狀,或是家中有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務必告知醫師,做好防範措施。

媽媽們產後如有不適症狀,應向醫師徵詢,評估是否哺餵母乳;如要哺餵母乳,建議改以奶瓶盛裝母乳,由健康家人協助餵奶,並留意集乳時的手部衛生。五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家中有嬰幼兒者,全家人都需勤洗手,如有症狀時,避免接觸嬰幼兒等;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衛福部修正托嬰定型化契約,孩子健康狀況不佳,通知家長必須接回,不能拒絕
虐打幼兒致死或重傷,半數有受虐性腦傷,而施暴者多半稱因為哭泣不止而失控,該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