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練體能-原來這就是體能
體能依程度而有區分
明曜親子館體能教練表示,舉凡走路、搬東西及爬樓梯等簡單的日常活動都可算是體能的表現,體能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困難,但體能活動的確可依表現出的肺活量、肌耐力、協調性、柔軟度、爆發力、心肺能力等,而有程度上的差異。
體能教練表示,體能應該要針對每個孩子的身體發展及程度做改變,每個動作都可以依照孩子的能力作程度的設計,讓他們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練習及加強自己的體能。
體能活動就像遊戲一般吸引孩子
「孩子的體力好、專注力夠就不會輸在起跑點上」。明曜親子館主任黃秀珠直接地說。具有足夠體能訓練的孩子,通常也能有較佳的專注力,而專注力往往是現今父母認為孩子最易缺乏的部分,黃秀珠主任表示,常有許多孩子平常體能狀況不好,但在經過體能課程的訓練後,學習狀況變好,甚至連規矩也變好,這就是體能活動神奇的地方!
因體能活動就像是遊戲一般,孩子本來就是從遊戲中學習,為了能順利進入遊戲中,會努力的遵守規則,因此,必須學會等待、輪流,在無形中也養成了守規矩的行為。
體能活動好處多多
擁有良好的體能絕不像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實際上,經過有效的體能訓練及練習,反而有助於孩子的各項發展,讓他成為全方位的小小達人喔!
促進感覺統合
在觸覺感受到外在的刺激後,前庭覺會維持及協調身體的平衡;而本體覺則是在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當了解自己的身體處於何種狀態時,本體覺會運用對自己的身體空間的了解做出反應。體能活動是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這三項連結後的重要表現,若能在嬰幼兒時期就給予充分的刺激,將有助於感覺統合的發展。
促進大小肌肉發展
肢體發展除手臂、腳的大動作發展之外,還包含了手指部分的精細動作發展,雖然體能活動主要在訓練大肌肉,但大肌肉會同時帶動小肌肉的發展,像是簡單的接球及拍球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挑戰,必須要有手眼協調以及良好的抓握能力,而這些除了大動作技巧之外,都能刺激小肌肉發展。
有助於認知學習
在體能活動中,孩子可以透過活動認識自己的身體能力,並且實際了解大小、高低、寬窄等概念,並利用這些概念改變身體的運動方式以完成任務,使大腦練習資訊的整合,奠定未來認知學習的基礎。
紓解情緒
體能教練表示,有些過於好動的小朋友的確需要適當的管道來消耗體力,當體力適度的消耗後,小朋友在情緒上的表達也會變的較為溫和、友善,不會動不動就和人吵架,就像大人運動有助於舒緩情緒的道理一樣。
增加自信心
進行完特定的體能活動後,家長可給予孩子口頭上的稱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的表現獲得稱讚後,除了對自己的表現更有信心外,也會更有動力繼續參予體能活動。
集中注意力
以最簡單的「老師說」遊戲而言,要加入老師說才可以變換動作,如此就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並藉由肢體動作的變化訓練孩子的肢體協調度。體能教練表示,從體能遊戲過程中,可以採用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將注意力集中在遊戲的指令或遊戲本身上,便可同時促進體能與專注力。
增加抵抗力
足夠的體能活動可以使身體正常運作,在體內各種機能正常運轉的情況下,便能增加身體抵抗力。
促進新陳代謝
在飲食條件良好的今天,常見許多小胖弟、小胖妹,雖然圓滾滾的身型與臉蛋是福氣的象徵,但可能也代表累積了過多脂肪,雖然有句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若在幼童時期就養成孩子的大食量又缺乏活動的生活習慣,未來可能也難以改變,因此,應該從小就給予孩子適當的體能活動,促進其新陳代謝,並減少體內脂肪的囤積。
寶寶體能大觀園
健寶園課程總監倪淑如表示,每個年齡層的小朋友活動的目的不同,從孩子0歲開始,一些妳意想不到的簡單動作,對寶寶而言,都是奠定體能基礎的活動喔!
階段1:0~6個月
我會~練習聚焦、舉手
此階段的寶寶還未發展出行為能力,多半著重在感官探索,像是如何聚焦、如何靈活眼睛,這些練習有助於未來的手眼協調。此外,人的發展順序是從頭到腳、由中心到四肢、從粗到細,前6個月前還在刺激上半身發展的階段,媽咪可以拿一個寶寶有興趣的小玩具在他眼前晃動,讓他練習眼神的追蹤,再大一點時,便可以用玩具引發他舉手的動力,讓他練習上半身的肢體能力。
階段2:6個月~1歲
我會~認識自己的身體
6個月以上的寶寶多半已能夠坐,針對體能的部分,可開始加強下肢力量,雖還不會走,但可設計小遊戲讓他知覺自己的下半身,像是撐住寶寶的腋下,讓他的腳碰觸地板上的球,當他發現因為自己腳的碰觸,球會滾動時,便會知覺自己的身體能力,到了學走路的階段時,便會練習執行自己的雙腳。父母在這之前,可多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好讓他了解各種肢體活動和外界變化的因果關係。
階段3:2~3歲
我會~翻滾、走平衡木
此階段的孩子,其四肢發展皆已完成,接下來的目標則是「融合」,會以訓練肌力、肌耐力、平衡為主,?未來的活動做基礎。體能教練表示,可走平衡木訓練平衡、透過單槓訓練手臂肌力,簡單的翻滾也可刺激前庭覺。此外,加入想像的趣味,更能引起孩子活動的興趣,像是學小動物的動作,若和孩子一起學螃蟹蹲著橫走,就可訓練腿部的肌力;學鱷魚爬行,則可加強四肢的力量和協調。
階段4:4~6歲
我會~倒立
4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相當良好的行動能力,此時可再更進一步訓練肢體的協調性,體能教練表示,不妨試著改變孩子的空間感,讓他在不同的空間下仍能協調的運用肢體,像是倒立時,整個人的空間感會改變,是相當好的協調性活動。而若過去沒有先將肌力、肌耐力的基礎建立好,當孩子較大時,雖然有體力,但卻因肌耐力不足而無法進行長久的活動,因此,若過去沒有打好基礎的孩子,還是建議先訓練肌力、肌耐力。